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讲解篇:第三篇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点一 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 (一)提炼诗歌的基本内容

例1 (湖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淮上渔者 [唐]郑 谷

①②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_逐__”“__移__”。 (2)诗的第三、四两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__诗的第三、四两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煮鱼。__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句意的理解能力。“家逐船移”意为家随着船移动,也就是船在哪儿家在哪儿,“逐”“移”两个动词准确表现了渔民生活的特点。第(2)题考查对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儿孙吹火荻花中”表现了儿孙在荻花丛中吹火煮鱼的欢快情景。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例2 (嘉兴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或: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陪伴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抓住最后两句,诗人愿意长伴小松,弹琴读书,表达了对小松的喜爱之情。

1.提炼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

(1)阅读标题。标题有时具有揭示主要内容、交代写作目的、指出吟咏对象、点明主要情感的作用。

(2)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风格、思想个性等也有利于提炼诗歌的基本内容。

(3)阅读文本。了解诗歌的构思脉络、描述对象、思想情感之后,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显而易见了。

(4)注意描绘诗歌的意境类内容时要力求忠于原诗句,但不是字字落实地翻译诗句,应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绘景”“品景”。答此类题时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一般步骤是:①抓住诗中的

6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2.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2)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如明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后,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5)要注意避免因对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和思想倾向不够了解,对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不深入,导致对情感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把握情感出现偏差的情况。

考点二 赏析诗歌语言 (一)品析生动、典型词语

例3 (义乌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__在猎猎的秋风中,少年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 (2)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既交代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__

【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出征诗,前两句写的是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第(2)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未收”是没有收复,“不拟”是没有打算,既表现了青年将士收复失地的决心,也表现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二)赏析精妙诗句

例4 (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__“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融为一体,写出花的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诗句的赏析。抓住“掬”“弄”“香”分析作答。

3.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

(1)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

7

等。

(2)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在锤炼字词时应重点关注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佳句赏析应着眼于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独特意境,有时也要分析其语言技巧。

(3)在鉴赏语言特色时应注意: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要么活泼,要么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例5 (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__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__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__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__

【解析】第(1)题,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本诗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第(2)题,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诗歌采用的抒情方式

例6 (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登 高 [唐]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回答以下两题。

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__

②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__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

8

__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__ 【解析】第(1)题中的第①题是根据诗句再现画面,解答这题,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落木无边,长江咆哮”之意,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第②题指定的是第三联,可紧抓诗句中“悲”“客”“病”“独”等关键字来分析。第(2)题,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有别,该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情溢外表,赤裸裸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诗歌使用的修辞方法

例7 (湖南株洲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兰 [明]徐 渭 ①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②③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①兰亭旧种越王兰: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②秉:量词。③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__君子__,“野香”比喻__伪文人和为诗人所不齿的人__。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__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__。

【解析】第(1)题,熟读这首诗,从第一句可知诗人把兰比喻为君子,天下美传,把野草比喻成那些伪文人和为诗人所不齿的那些人,不值五文钱。第(2)题,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可知,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

(1)常用表现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2)常用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3)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通感、互文等。

表达技巧不限于以上所列这些,解题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

5.注意:古诗一般选择唐诗,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可以依据下面的步骤完成: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地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知道问什么,答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9

1.(2017·衢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注释】“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唐]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海:湖泊。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甲】山中杂诗 [南朝]吴 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乙】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丙】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2017·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①晴 [唐]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讲解篇:第三篇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2)在线全文阅读。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讲解篇:第三篇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887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