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案例一世界硬件电脑之王-英特尔公司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案例一 世界电脑硬件之王——英特尔公司

一、公司背景

1998年1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将新一年度世界风云人物的荣誉授予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英特尔公司控制全球90%以上的计算机微处理器市场,1997年的销售额达251亿美元、利润62亿美元,超过了十大电脑制造商的利润总和,成为全美赫赫有名的是大最受欢迎的公司之一。

60年代初,计算机业正处于良性改革中,早期的计算机运转很快,但却遇到热力问题,热力从真空管出来,它象一个巨大的开关,保存和释放电荷,这些真空管吸收了大量能量,这是早期计算机的缺陷。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制造一个被称之为晶体管的储存电荷的装置,来控制计算机电子流动,这在五六十年代是一项很超前的技术。

从1963年起,在硅谷仙童公司工作的格罗夫领导一个小组开始研究攻克这一难题。在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后,他发现产生稳定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方法,照此可能制造完善的高密度集成电路,这意味着在一片集成电路上可以放入数千个晶体管,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材料科学上的基础问题,为半导体革命开辟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

1968年8月,高登·摩尔、格罗夫将公司取名为英特尔(INTEL),这是由“集成电子”两个英文词组合而成的,它象征新公司将在集成电路市场上一展身手,象工业革命转变了19世纪末一样,数字化革命改变了20世纪末,英特尔公司生产的微型芯片已经成为推动新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这些微型芯片上,全世界的信息都能以数码形式存储,并在这个网络星球的每个角落运行。

尽管英特尔公司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公司发展到全球排名第4的超级大型企业,30年来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公司曾经遇到过一次次的危机,但在英特尔公司领导人的带领下,这些危机皆得以化解。

二、后浪推前浪——产品创新的发展之路

英特尔公司之所以对集成电路未来前途充满信心,致力于集成电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与著名的摩尔定律有很大关系。1965年,摩尔观察到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零件数量,每隔半年左右会增长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在此基础上他大胆预测:这种增长在未来仍会延续下去,这就是摩尔定律。30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集成电路的进步正是循着这条轨迹进行的。懂技术取向的人可以预测未来,从而降低创立公司的风险。半导体技术增长没有极限,大批量生产会导致价格下降,由于价格便宜,应次市场前景看好。 1969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个产品——代号为3101的双级型存储器,随后在1970年推出第一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1101。到1971年,英特尔公司可以将一台电脑的基本运算功能集成在一颗被称为“微处理器”(CPU)的芯片上。这个命名为“4004”的微处理器,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微处理器,它基本可以说是开启了集成电路的新纪元。气势逼人的英特尔公司打出的广告是:“英特尔说到做到”。这令其他半导体公司望尘莫及,因为当时能够如期推出预定产品的公司廖若晨星。

1

微处理器的发明出于偶然。70年代,硅半导体技术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除了让存储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以外,其另一项主要应用是在微处理器上。微处理器虽然和存储器一样,同样衍生自硅半导体技术,可是二者有一项基本不同。存储器功能非常简单,只能纯粹拿它作为存储信息用;而微处理器则由于程序化方式不同,因此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应用,就看需要的人如何应用它。由于集成电路的技术日新月异,许多人开始梦想如何将整个电脑的基本处理功能设计在一颗芯片上。1969年,当日本一家计算机公司找到英特尔公司,希望为它们程序化的计算机开发几个特制的芯片时,微处理器便偶然地诞生了。

然而,“4004”只是一个4位的芯片,当时的小型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分别是8位与16位,因此必须继续开发8位微处理器,才能追上小型机,具备市场价值。1974年开发出“8080”,处理速度比“4004”快20倍。从此真正开辟了个人电脑产业的新纪元。

1982年,该公司推出了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的英特尔“80286”微处理器,这一新产品不但性能较“8080”提高了3倍,也是当时重要的电脑功能。如存储管理器、保护等都包括在内,286芯片可以放入12万颗晶体管,这在当时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英特尔公司由此又跃升至一个新阶段。IBM公司在这年正式推出第一代个人电脑,很快成为微处理器的最大需求客户。而英特尔公司在微处理器科技方面的创新,推动着个人电脑技术持续前进,使得微处理器和个人电脑的发展相辅相成,从此密不可分。

1984年,是英特尔公司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英特尔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不小心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在存储器方面,日本厂商自70年代末期开始侵入这个市场。因为有政府投资、财团支持等优势,日本厂商出手不凡,咄咄逼人。1984年其市场威胁还可以说是潜而未发,到1985年,由于生产能力过剩,日本公司降价促销,存储器市场价格迅速滑落。后来的调查表明,日本公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境内销售。对于这种明显违反美国贸易法案的做法,英特尔公司奋起反击,与多家半导体公司联手向美国政府游说,要求以“301”法案制裁日本的倾销行为,并推动制定了著名的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然而这些于事无补,大部分客户已被日本抢走。英特尔公司在存储器市场的占有率跌到二成以下。存储器是英特尔公司的发明,停止存储器的生产,公司实在于心不忍。整个80年代前半期,英特尔公司一直在该不该砍掉存储器市场产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公司陷入经营危机,亏损严重。直到数年之后,英特尔公司终于审时度势,正式对外宣传退出存储器市场。公司总裁格罗夫语气沉重地说:“决定的作出艰难异常,我们一直希望重振往日雄风,可是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们输掉了这场战役!不过相对而言,这可能也将使我们做出的最好的决定,我们从此将集中全部力量发展微处理器业务,因此可望成为推动个人电脑工业前进的最大动力。” 1985年,英特尔公司的心血之作——“386”问世了。它象征着英特尔开始崭新的发展阶段。与传统处理器相比,“386”具有异乎寻常的优越品性:芯片上有27万个晶体管,比“286”增加了一倍多;“386”的速度是“286”的3倍,“386”的功能可以满足32位系统设计的各种需求,而且它是当时市场上所有32位芯片中,惟一能与原来的16位软件兼容的。 “386”电脑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大批订单滚滚而来,英特尔公司从此只有为缺货烦恼,不必担心产品滞销积压。

“386”的成功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这是个人电脑第一次达到传统大型电脑的标准,等于向传统大型电脑宣战,全球电脑产业为此骚动不安。

逐渐处于电脑产业核心地位的英特尔公司,将推动个人电脑产业继续向前发展当作自己的使命,因此在“386”成为市场主流之后,即着手于新一代微处理器的研制开发,这就是“486”。

2

“486”的优异性能得到几乎所有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认可,制造商们都加入到“486”电脑的生产阵容中来。以前全球个人电脑市场需求仅2000万台,自1991年“486”出现后,市场需求量高达4000万台,英特尔公司的营业额直线上升,1992年一举超过日本电气公司(NEC),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身为产业领导者的英特尔公司,必须推动个人电脑一代比一代更好、更快,使技术永远处在最佳的巅峰状态,永远追求创新。为此,英特尔公司在新产品的研制上投入了7000万美元巨资,在几年时间里,相继推出了奔腾系列处理器,该处理器中有3200万个晶体管,其技术水准在该产业界遥遥领先。英特尔公司也从芯片制造商转变为产业领袖,生产项目从处理器扩展到主板、芯片组、网络、软件、可视电话、系统集成、移动电话、数字成像、好莱坞特技效果等诸多领域,公司员工达64000人,价值1150亿美元。从1987年到1996年,每年给投资者回报率高达44%,销售额增幅始终在40%以上,被华尔街誉为奇迹般的企业明星。

英特尔公司不再只是硅谷的一家半导体企业,它已成为整个信息产业的先导。英特尔公司控制着个人计算机产业的蓝图,决定着新芯片的投放日期,把握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

三、管理创新

在超级竞争的信息产业世界,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要求企业不断调整自身行为,适应外界变化和竞争压力,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1.“战略转折点”管理。

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格罗夫的“战略转折点”理论在管理界影响至深,凭此英特尔公司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逐渐成为产业界领袖。

格罗夫认为,在企业运营中,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有六大因素,它们是:(1)公司 供应企业的情况;(2)公司客户企业的情况;(3)公司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4)公司产品或服务项目被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5)公司现有竞争对手的情况;(6)公司互补企业的情况。如果六大因素中一个或几个突然发生重大变化,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时,企业就到了“战略转折点”了。格罗夫将此巨变称为“10倍速度变化”,意思是该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力在很短时间内能增加到原来的10倍。在10倍速度变化面前,企业发生从未来遇到过的事按照常规的决策与行动对企业已毫无作用。企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依照它的本能、惯性而变化,管理人员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

格罗夫用“战略转折点”这个概念来表示这样一种生死攸关的巨变。“战略转折点”出现时,各种因素形成的原有平衡被打破,实现了新旧交替。这表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如结构、经营方式等。

要判断企业是否正处于战略转折点上是很困难的。它是对企业领导者才能和素质的重大考验,因为10倍速度变化并非空穴来风,它也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各个因素的能量悄悄的积累,慢慢开始改变企业的特性。

如何才能知道某种变化是否预示着“战略转折点”的到来呢?格罗夫认为可以根据三种情况来判断:(1)你的主要竞争对手就要发生某种改变;(2)你的主要互补企业就要发生某种改变;(3)你周围的人变得迷茫而不知所从。

3

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要尽早发现“战略转折点”,赶在10倍速度因素耗尽企业的资源之前采取有效应付措施,如果听之任之,企业就会招致灭顶之灾。

2.民主的企业文化。

格罗夫认为战壕里的士兵是最早得知战局将发生的变化的。同样,销售人员会比管理人员更快看到顾客需求的变化,而老板则通常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为此,英特尔公司提倡公开、民主、双向交流的企业文化。英特尔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任何事情在英特尔公司都不会因为职位的高低不同而有待遇上的差别。

在英特尔公司总部办公大楼里,专门的个人办公室是没有的,一律都是标准隔间,每个人同样都只有分配到一个小小的办公间。停车场也不会为任何人保留车位,完全是随到随停,即便是格罗夫,每天也得为找车位而四处打转。

英特尔公司有一项严格的迟到签名制度,即使是高级主管也得照办。有一次,上班从不迟到的格罗夫极为难得的破例迟到,他同样也在上面签名,一点没有特权。

英特尔公司鼓励员工随意提问题。他们提的问题大多正中要害,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他们才提的出含有真知灼见的问题。公司领导有时在大庭广众下被问的漏洞百出,无地自容。但是格罗夫认为,在员工面前出点小差错只是小事,因为有改正的余地,如果把差错带入市场,那就无法挽回了。

3.目标管理。

1973年,英特尔公司创立了著名的目标式管理体系。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和每个项目每季度要制定工作目标,对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评估方法。

除了日常工作中的目标式管理之外,格罗夫还强调战略目标,反复告诉每一位员工,公司的最高战略目标是什么。在六七十年代,英特尔公司将自己定位为存储器公司,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经历了存储器危机后,1986年英特尔公司提出新的最高战略目标。这就是“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

最高战略目标是企业运作的轴心。公司一切人、财、物都围绕它运转。把最高战略目标一级一级分解,就变成了许多具体的目标,再运用目标式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将它们贯彻到员工的行动中去。这样,整个公司就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员工们为着目标体系奋斗不息。

讨论问题:

1. 请列举一个与英特尔公司相类似的例子,并分析其供给变化规律?

2. 运用供求关系分析法分析英特尔公司为什么随着产销量扩大其产品价格却逐渐下降? 3. 试分析现实市场经济活动中,有那些非价格因素,它们对供给关系的影响是怎样的? 4. 你从该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案例一世界硬件电脑之王-英特尔公司在线全文阅读。

案例一世界硬件电脑之王-英特尔公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90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