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村环境整治、排水管、检查井、化粪池施工组织设计(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施工组织设计

第四章 主要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第一节 施工测量

一、 施工测量:

根据设计院的设计图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座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拟定控制测量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定的测量方法和要求实施。

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调和控制点结合施工图设计,沿管道线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作为本工程平面高程控制,其测量精度应达到《工程测量规范》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根据建设单位确认以III58为基准控制点。

2、现场定位放线

根据测设的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测放出管道的轴线、检查井和钢筋混凝土箱涵人工挖孔桩的坐标位置,建立好轴线控制桩。再按设计图测放出其它施工线。分别引设在附近固定物上,建立、保护好轴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并进行复测、作出定位测量资料,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复查认可。

3、标高控制:

管道的标高控制和坡度控制是排水工程的重点,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控制好这两个关键环节。施工人员应将已知高程引测到附近固定物上,并逐段测量,严格按照设计控制排水坡度。为减少传递尺寸的误差,放线人员应逐一复核各段标高,控制好标高。

4、测量偏差的控制:

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施工测量工作,测量放线工作实行复核制。所有误差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否则应重新测设。复测要有完整的测量记录,并交施工技术负责人签字。每次测量前,应将仪器作一次严格的检验,防止因仪器本身的偏差造成测量错误。

第二节 沟槽土石方开挖

一、严格向施工班组技术交底

根据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向工人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

施工组织设计

沟槽断面、堆土位置、施工技术、放坡系数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并及时测量槽底高程、宽度、槽壁边坡,防止超挖。挖槽时,为了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破坏或扰动,应随时校核管槽底轴线位置、高程、断面宽度及边坡系数。应在沟槽一侧设排水沟和集水坑,用水泵抽出积水,保证沟槽不被浸泡。

二、严格技术要求

按照《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CJJ3-90)中的规定进行施工,严禁扰动槽底土层。两个井之间用水准仪测量3点,其允许偏差不得小于施工规范和设计规定。槽底中线及每测宽度检测,两井之间采取挂中心线用尺量,宽度及中线偏差不得小于规范和设计规定。

三、土石方开挖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 1、填方段的施工方法:

(1)、回填应严格控制回填料,采用较好的粘性土、砂性土、粒径较小的风化岩石料,不得采用腐质土、杂填土等,换填土要密实,道路、路基下不小于95%,每30cm分层碾压,每2层测试一次,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回填。

(2)、回填标高高出排水管管底标高不小于1.5m后方可停止回填,然后向下开挖基沆,其开挖放坡系数为1:1。

(3)、回填坡坡率:填土高度大于8m,则在管底标高以下8m范围内1:1.5放坡,其它的按1:1.75;若填方不足8m,则按1:1.5放坡。

(4)、回填宽度:最顶上一层的回填宽度离管沟边缘不少于5m,以保证足够的施工面。

2、挖方段的施工法:

(1)、挖方段土石方采用挖掘机和人工开挖结合的方式施工,土方采用机械直接开挖,沟底留500mm厚采用人工开挖清底,岩层部分采用机械加人工挖除的方式施工。沟底采用人工清底。河边采用砂袋堵水、排水、清污,直至挖到实底,满足设计要求。

(2)、挖方段的挖方放坡应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放坡系数(H / A):中(弱)风化层1:0.3~1:0.4;强风化层1:0.5;土方为1:1。

如图一所示。

施工组织设计

>1.5m 堆土

(3)、对易垮塌土段和挖方较深且无放坡工作面的地段应采取加挡土板开挖措施,见图二所示:

(4)、管沟开挖时,应将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到作业面对面一侧的沟边。堆土应距沟边1.5m以外。

(5)、沟开挖后应及时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修整。管沟检查主要有以下内容:

管沟中心线、沟底标高、沟底宽度、变坡点位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管沟边应直、管沟底应平、转角点明显。 管沟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A 图一 管槽放坡示意图

竹跳板

H

α 正反丝调节器

支撑钢管 支撑点 图二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节 管道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1)、钢筋混凝土管:管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管道抗渗性能检验压力试验合格,抗裂性能达到抗裂压力指标要求。

(2)、承口和插口工作面光洁平整,局部不平整用尺量不超过2mm,不应有蜂窝、灰渣、刻痕和脱皮现象,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超过内台高度。

(3)、管体内外表面应无漏筋、空鼓、裂纹、碰伤等缺陷,管体外应有标记,应有出厂合格证,注明管材型号、出厂水压试验的结果、制造及出厂日期、厂质检部门签章。 (4)、接口胶圈:密封胶圈使用前必须逐个检查,不得的割裂、破损、气泡等缺陷,其硬度、压缩率、抗拉力、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5)、密封胶圈应有出厂检验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 (6)、水泥、砂等均应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

2、机具:选择适宜的汽车吊、振动夯、倒链、手动葫芦、千斤顶等。

二.作业条件

1、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已探明,地上、地下加固措施已完成,施工期交通疏导方案经主管部门批准。

2、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 3、施工技术方案已办理审批手续。

三、技术准备

1、施工前做好图纸的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做好技术交底。

2、施工前对现况管线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与施工管线的关系,经核实后,将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标注在图纸上。

3、完成施工交接桩、复测工作,并进行护桩及加密桩点布置。 4、管节的水压试验、砂浆配合比、回填土的最佳密实度试验已完成。

四.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开槽、验槽→管道基础→下管、稳管→挖接头工作坑→对口→闭 水试验→回填土。

施工组织设计

2、操作方法

(1)、测量放线及开槽见上节内容。

验槽:基底标高、坡度、宽度、轴线位置、基底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管道基础施工

钢筋混凝土管道根据不同覆土厚度采用1200和1800混凝土带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C10。其形式如下图示:

为便于管道接口,管道基础不连续,在管道的接口处断开。当管道上层的覆土厚度小于700mm时,应将管道做如下保护:

管道基础施工时,支模采用定型组合钢模,安装前要弹出中心控制线,并依管道坡度情况准确控制模板顶点标高。

砼浇注前要对基础模板进行验收,砼顶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lOmm。砼采用现场搅拌,砼浇筑点铺铁盘。基础深度大于2.Om时用滑槽入模,砼仔细振捣,坍落度要求不大于5cm,砼初凝前再次校核基础中心线和顶标高。砼施工中要防止土方坍塌和翻斗车坠入沟槽。 (3)、注意事项:

混凝土平基和上部管基分开浇筑,平基部分上表面做成毛面,并冲洗干净。管座平基混凝土抗压强度应大于5.0N/mm2方可进行下管。

在浇注混凝土平基后浇注上部管基时,尤其要注意管下混凝土的密实度。 (4)、下管、稳管

(5)、该工程采用两台汽车吊下管,两个作业队伍同时施工。必须事先确定吊车离沟槽边的距离,必要时沟槽要有支撑加固方案。

(6)、管道进场检验: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用专用量径尺量并记录每根管和承口内径,插口外径及其椭圆度,承插口配合的环向间隙,应满足设计要求。

(7)、管道下管:下管必须由经验丰富的起重工指挥并持证上岗,运到工地的管子及配件要合理的安排,卸料时严防碰撞损伤。采用专用高强尼龙吊装带,以免伤及管身混凝土。吊装前应找出管体重心,做出标志以满足管体吊装要求。下管时,应使管节承口迎向流水方向。下管、安管不得扰动管道基础。

(8)、稳管:管道就位后,为防止滚管,应在管两侧适当位置加楔形混凝土块,一侧放置两个。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流水面中心、高程逐节调整,确保管道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每节管就位后,应进行固定,以防止管子发生位移。稳管时,先进入管内检查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环境整治、排水管、检查井、化粪池施工组织设计(4)在线全文阅读。

农村环境整治、排水管、检查井、化粪池施工组织设计(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638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