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有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A.① B.② C.③
A.地形更平坦 C.热量更丰富
D.④ B.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2.与①地相比,④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3.提高②③两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Ⅰ.扩大播种面积 Ⅱ.提高机械化水平 Ⅲ.选用优良品 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Ⅰ、Ⅱ C.Ⅰ、Ⅲ
B.Ⅲ、Ⅳ D.Ⅱ、Ⅳ
解析:1.D 2.C 3.B 第1题,④为我国北方主要冬小麦产区,冬小麦一般秋季播种,夏初收割;夏播玉米一般在冬小麦收割之后播种。第2题,①地位于东北平原,④地位于华北平原,两地地形都比较平坦;①地纬度较高,热量不如④地丰富;①地拥有肥沃的黑土,湿润地区面积较④地广,因而①地土壤更肥沃、水源更充足。第3题,②③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因此选用抗旱、高产的优良品种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
提高两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玉米单产影响不大。
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附近的农业带是( ) A.乳畜带 C.春小麦带
B.玉米带 D.混合农业带
5.图中数字代表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4.A 5.B 第4题,①地区位于东北部五大湖区,为乳畜带。第5题,松嫩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由于纬度较高,只能种植春小麦,和美国的②地区相似。
(2018·嘉峪关三模)下图示意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 C.商品率高
B.科技水平高 D.精耕细作
7.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6.C 7.A 第6题,该地区南部主要农作物是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物,属热带种植园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技术水平低、经营比较粗放等特点。第7题,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大规模种植花生、橡胶等作物,会使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2018·沈阳检测)下图所示为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灌溉农业景观图。完成8~9题。
8.图示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 ) A.地下水枯竭 C.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D.植被破坏
9.为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沙特阿拉伯可( ) A.扩大本国耕地面积
B.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
C.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加强水利建设
解析:8.A 9.B 第8题,沙特阿拉伯处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需要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所以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地下水枯竭。第9题,沙特阿拉伯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扩大本国耕地面积潜力不大。沙特经济发达,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是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的最合适措施。
(2018·大连模拟)“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0~11题。
土壤水 实验前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6.3% 25.5% 0.7% 14.6% 18.6% 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10.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11.“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 A.哈萨克斯坦 C.比利时
B.新加坡 D.巴西
解析:10.D 11.A 第10题,从表中数据看出,实验后出现的结果是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土壤空气减少,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气悬浮物质减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第11题,从实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法”有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所以该措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四个选项中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只有哈萨克斯坦。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第(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