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国际到国内论述了高铁产业的发展的必要性。结合高铁发展的历史趋势对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的环境做了分析,包括高铁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和技术环境分析。 关键词:高铁 发展 环境
引言:经历过世界三次高铁建设浪潮的事实证明,高速铁路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我国而言,一是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铁路“瓶颈”制约矛盾非常突出,改革开放30年来,铁路虽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比,发展是滞后的。二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时期,铁路运输远远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运输发展理论表明,铁路先行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运输化初级阶段,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更大。在运输化初级阶段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大,对铁路的依赖性强。三是中国正处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网布局难以适应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中肩负重大责任。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之一。四是中国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铁路发展远不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该国策,提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是用
地、能源消耗和污染大户,需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对高铁环境的深入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及时有准确的了解国内外高铁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技术,更加明确自己的建设目标。 正文: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从宏观上分析高铁行业的发展环境和行业特点。高速铁路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在于其本身具有显著优点: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交通安全等问题的困扰,人们重新认识到铁路的价值。特别是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自从世界第一条高铁在日本建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给日本带来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这从而刺激了全世界的高铁普及。而且高铁又具有以下特点: 输送能力大,安全性高,正点率高,速度快,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经济效益高。从宏观上来说,高速铁路的发展是世界的趋势,世界给高铁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也是迫切的需要
高铁的发展来带动世界的前进。
国内的高铁环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高铁行业的政策环境: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将开展四纵四横高铁计划,四条横线包括:京沪线,京哈线,北广线,杭州深圳线,分别为1,318km,1,800km,2,100km,1,300km;四条纵线为青岛太原线,徐州兰州线,上海成都线,上海昆明线,分别为770km,1,360km,1,900km,2,264km。四纵四横的高铁计划将会给高铁行业的建设带来巨大的生机。政策一:在高铁建设方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按照在各省市的高铁里程相应予以财政补贴。参照日本经验,采取中央与地方五五划分的方式,补贴比例为5∶ 5。其次,对于高铁运营的补贴,根据其运营成本,有区分的进行补贴。根据法国经验,实行差别补贴。政策二:政府支持高速铁路科研与教育,创造发展环境。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铁路科研和教育的财政投资支持,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高速铁路的进一步建设,加快全国实现规模化、科技化、智能化高速铁路网。政策三:融资模式的扩大和发展。 二是高铁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高速铁路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运输效率,扩大市场半径,使得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我国要用世界6%的铁路运输世界25%的运输量,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非常的尖锐,旧时的两条钢轨承载了太多的运量和诉讼,而能够解决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加快建设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建成能够拥有更大的运输能力,更快的运输效率,更广的运
输范围。高速铁路的发展扩大了市场的半径,使得商品的流动更加快,远,方便,使得人更加舒适,资源的配置更加的合理化。高速铁路可以高效,准时,全天候的满足人力资源在市场的配置,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作用。
2.高速铁路可以促进我国GDP的增长。高速铁路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加快了产业结构化调整,拉动了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对我国国民生产有促进作用。
3.高速铁路的建设给国家积累了一大批的固定资产,保障了国家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4.高速铁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国经济的动态效率。高速铁路投资量大,回收期长,容易产生债务负担。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快速发展期,债务性融资已经成为主要的融资手段。适当增长政府一些债务其实是一种净财富,虽然公债备受诟病,但不妨他成为一种好的手段。一定程度上的公债可以刺激需求和提升福利。高速铁路服务是一种消费,并能带来其他消费行为和扩张,因此高速铁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费水平,增加了经济动态效率,并有利于我国经济方式向消费拉动型转变。
三高铁行业的社会环境分析:
1.流动人口及增长情况。按照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8万公里增加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1.8万公里。乘高速列车从北京出发,1小时内到达天
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等城市;2小时到达沈阳、济南、郑州,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长春、大连、南京、合肥,呼和浩特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哈尔滨、西安、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广州、南昌、福州、台北,由于处在中国东南地区,时间上稍有间隔。其他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高速铁路主要输以商务旅客和旅游为主的服务。随着高铁的建成,城市之间的到达时间不比飞机慢,各大节日的旅游出行都是以高铁为主。,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人口的流动。
2.高铁一票难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出行办公和旅游的人日益增多,而高铁的建设目前还并不完善,车次和里程,以及涉及到的城市还很有限,导致每逢节假日高铁票都是一票难求的现状。 3.高速铁路的运载能力的大力提升。由于高铁的高速,正点,安全的特性,其运能显著提高,社会的诟病也少了不少。2月2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今年春运铁路旅客发送量266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1%,再创客流新高。从1954年“春运”二字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算起,今年恰逢铁路春运60岁。而花甲之年的铁路春运却“老来俏”,新装备、新服务让这个春运充满了众多“第一次”。“高铁时代”,上海至东北运能日增一倍今年春运,铁路单日客流量首次突破800万大关。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七),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835.7万人,创历年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四高铁行业的技术环境分析 1.通信系统GSM-R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