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把握事物应从质开始还是从量开始?认识事物的量和质意义有什么不同?P93 答:把握事物的质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把握事物的量,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深化过程。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将一事物与他事物区别开。 9.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种的不同作用?P78
答: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基本趋势,外因只是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局部地影响着事物发展的面貌。 四、 论述题:
1. 什么是新生事物?举例说明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59
答: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首先,事物的辩证性质决定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旧事物赖以存在的因素,又是促进旧事物灭亡的因素。新事物在发展中必然否定旧事物。其次,新事物在本质上是比旧事物高级的事物。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过程中,既抛弃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又吸收和发挥了旧事物中积极地、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 什么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P86-88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时间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我们指明了正确认识事物矛
盾的根本方法。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开始的,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的矛盾普遍性,从中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共同本质,然后,再以这种对矛盾普遍性的认识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的矛盾特殊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提
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倡导的“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
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哲学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 在人的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过程中,如何理解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P158-159
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是更重要、更具能动性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实现认识的目的,把认识化为行动,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阶段。第一,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只是解决认识世界、形成理论的问题,而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才能解决实现理论、改造世界的问题。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才能使正确的认识得到证实,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不完全的认识得到补充。而且,即使得到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