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困境与超越:当代大学德性文化创新走向(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就当代大学师生的情绪、情感、动机、激情和需要等主体性心理因素被市场社会的开放性所普遍激活的境况而言,情感对德性文化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近几年来社会对?情感智商?问题的爆炒景象尽管源于成功学、创富学等学科的兴起,却也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彰显人的情感作用的明显例证。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大学德性文化建设中重知轻情的偏向,既关注对象言行的思想性质,坚持教化育人,发挥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的引领作用与积极影响,强调理智的正面灌输,令其达到对教育内容的理智价值认同(可信);又在意对象的心理需要和切身感受,关注对象的价值内化与互动生成,区分?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使之实现对社会价值要求的情感接受(确信),最终能够真正从知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把握对象的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现认知导向与信仰构建的统一?。

[13](P85)

也就是当人们在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向大学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

法等渗透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教育者从上到下的教育和从外到内的灌输,以履行社会对于师生的教育与教化功能,同时又必须考虑到对象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对象形成对国家、社会和世界的深入正确的认识,增强其思想的价值认同感,从而自觉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强化家国意识、民族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意志品格。

(二)坚持明示与暗示统一,使他律跃升为自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意识或者心理活动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部分:为主体所充分觉察得到的意识和为主体所未觉察得到的无意识。两者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依共存、彼此转化和共同促进的统一整体。这是大学德性文化对学生的德行和思想意识进行明示与暗示的心理学基础。遗憾的是,很多教育者对此认识有偏颇,在德性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上历来把工作重点集中在对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有意识(明示)操作和转化方面,企望各种预期或预定的社会价值期待转变成对象的观念成份,却忽视了充分利用人的心理的可暗示性这种无意识功能来为自己服务,把它留给社会生活中各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作了天然通道。[14](P30)其实,这种可暗示性无意识功能乃是未被当前社会所充分开发利用的重要人性资源,是一片大学德育大有可为的天地。正如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所指出的,暗示能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能激发学习动机、开发潜能,从而促进个体记忆、想象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15](P5)在近代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环境与人之间到底谁决定谁的争论:究竟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这是早在1758年的爱尔维修就在《论精神》一书中遇到的尴尬和困惑。87年后,

- 6 -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中做出了回应,认为既不能说环境决定人,也不能说人决定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都是由实践决定的。[16](P59)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环境作用是积极的,对人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同的人却有非常不同的表现和结果,这就表明人本身的主动性对人的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大学校园中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问题。所以,面向未来的大学德性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这一自然通道,有意识地去创造、设计和选择一系列积极因素,使之同样以无意识的方式去代替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把一种?他律?的要求变成师生个体的?自律?需要。对此,有关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团体文化(亚文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已有大量成果,可资借鉴。

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氛围、一种环境,融各种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要求的?他律?内容于其中,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臵身于其中便会产生一种?不好意思不好好养德?、?不好意思不好好修为?、?不好意思不好好工作?、?不好意思不好好学习?的?自律?约束感,把大学师生引导向一种道德价值自律的德性生活,再不视德性文化建设为简单、枯燥、呆板和空洞的道德标榜和政治说教,那才表明我们的工作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坚持限制与选择统一,使就范跃升为规范。当我们把德性文化建设的对象设臵为?群体?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人群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熵?的定律来看,它在本源上完全是混沌、离散、动荡和随机的,永远处于一种从平衡到失衡、又从失衡到平衡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之中。对这样的系统,既要求有整齐划一的统一价值规范,又要求有分门别类的特殊个性张扬,因为?教育所面对的学生从来都是臵身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同时又是富于自身特色的能动的集体和个体?。[17](P21)这就决定了我们如果想利用一以贯之的思想理论、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等来对师生进行价值追求的引导、思想品德的整饬和言行举止的限制,指望着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在每个对象身上体现出实效与预期的高度一致性来,那永远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空想。它容易导致一种简单的使人?就范?的办法,以强制性来压抑对象的自主性和个性需要,违反熵的定理,剥夺了对象在?规范?之内获得价值创新和价值选择的权利,当然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这当中,使人?规范?和使人?就范?是个关键问题:?规范?的过程不把对象视为机器,既关注理性在人的思想意识中的主导作用,更关注人在兴趣、情感、激情、愿望、动机等非理性方面的内在需求,激发人的热情和生气,顺应生动活泼的人的活动天性,让对象

- 7 -

把德性文化中的外在社会价值期待视为自身生存和成长的内在价值追求,而非外加的强迫和负担,在有所创新和选择的过程中孕育出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独创精神;而使人?就范?则是一种典型的让人?不得不屈从?的僵化模式,这样的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空洞的?训话?,只有过分的限制而无创新选择的可能,于是助长了一系列枯燥、呆板和僵硬的形式主义做法,不管?有效无效?,只要?责任尽到?。学校德性文化建设的实效应该是使人?规范?于准则,充分弘扬人性,而非?就范?于要求,彻底泯灭自我。如此看来,当今大学的德性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强调对对象的思想和言行在价值取向大方向上的正确规范,而不是局限于纯粹理性整合的简单操作,着眼于小问题上的教条限制。

从根本上来说,大学教育是一种规范教育,其德性文化建设必须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规范要求师生。单纯就学生而言,所有人都只有达到一定的规范性标准才能获准毕业离校,如此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显然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在天资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如何在保持规范性、标准化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落实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18](P294)的目标,是现代大学的重要文化使命。为此,大学德性文化的设计必须考虑目标的层次性问题:一是应该让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规范化的教育顺利毕业;二是通过筛选矫治和重点帮扶,使有经济、学习和心理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三是通过因材施教帮助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优异发展,最终成为拔尖人才。

(四)坚持边界与边缘统一,使对立跃升为对话。?德性文化价值主要靠灌输?,这是人们一贯的基本主张。虽然这种观点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过于简单的理解和操作使教育者和对象之间产生了一条无形的?边界?,它阻碍着双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得教育者一方容易因为代表着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等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理所当然地要?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一方则觉得教育者不见得就比自己高明,没啥了不起,凭什么教训人?容易形成教育者令人敬而远之的错觉。双方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对立的情绪,隔在彼此的心灵之间,使得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日趋遥远。从大学教师群体来看,德性文化工作者普遍不受欢迎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尽管原因有德性文化工作者自身努力不够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偏见的问题;就学生群体来分析,随着80’后、90’成为学生主体,他们的成长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步,享受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获得了优厚的生活与学习条件,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想非常活跃,可塑性很强。但由于这个时期是社会价值多样

- 8 -

化,主流价值取向不够突出,核心价值不够鲜明,又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处事方面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化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心目中缺少权威观念,人格独立意识却比较强;虽然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承受着巨大成长压力,却缺少社会责任的教育历练。就是这些人,进入大学后突然要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发展前途负责,必然感到措手不及,缺少足够的心理和能力准备,思想的困惑与行为的失调在所难免。而我们的德性文化设计,如果不能针对上述问题及时调整思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9](P53)

笔者曾经杜撰过一个?对象主义?的名词,用以批判?应试教育?的偏颇。

其实,大学德性文化建设中也有类似的表现:着重强调受教育者作为工作?对象?的客观事实,而忽视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只讲?灌输?、?传达?或者?教育?本身,而不讲方式方法的艺术性,臵对象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切身感受于不顾,根本违反了?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9](P47)的人类实践的基本法则,令对象把德性文化价值的追求视为一种无奈的强迫合一种不得不承受的负担。要切实改变这种偏向,笔者以为后现代哲学中有两个面向未来的重要范畴(概念)值得我们充分借鉴:一个是?边缘?,一个是?对话?。这种哲学把使对立双方隔离、封闭和不能交流的界线称作?边界?,进而又把拆除这种?边界?后所形成的、可以容纳或包容双方并能促进相互交流和彼此开放的、有利于产生繁荣多样的新生事物的?地带?,称作?边缘?。其中从?边界?到?边缘?的过程并非自然实现,而是以?对话?——一种能使?双方很快达到视野的融合,在融合中相互扩大眼界,使精神生活进入新的和更高的层次?的交谈为生成机制的;这种交谈?破除了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思惟模式,拆除了表象与真实、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边界’?,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精神生活?。[20](P1-2) 这种从?边界?到?边缘?和从?对立?到?对话?的转变,是一次人类思想方法上的重要变革。透过它来考察我们的大学文化特别是德性文化建设,可显见其所缺少的正是这种?边缘?意识和?对话?精神。不注重培养这种意识和精神,由来已久的?对象主义?模式就不可能突破,存在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间的种种隔膜就不可能消除,双方就不可能抱着一种平等的心态来敞开各自的思想,最终便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要提倡?边缘?意识和?对话?精神,德性文化建设就必须改变有关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位的传统设定,设法消除双方之间?主动?与?受动?的绝对区分,使彼此都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在更高层次上丰富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生活的可能性。果能如此,大学文化建设该会有事半功倍的实效。

- 9 -

四、超越传统,大学德性文化彰显时代精神的价值创新

实践证明,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以及文明礼貌、民主法制、辩证唯物、理想信念等德性文化的传统内容,在培养学生良好德行、责任感、文明生活方式、遵纪守法美德等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内容都是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东西。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面临多元化价值冲击的情况下,大学作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德性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生命意识、人本精神和爱的情感,还必须与国家命运、时代责任和民族信念紧密结合?,[21] 必须保持清晰的价自认识和恰当的价值选择,坚持继承与发展统一,守成与创新统一,植根于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文化现实去汲取价值营养,努力拓展顺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德性价值基础。

(一)爱国主义文化的拓展——培养担当天下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切实强化学生担当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责任意识,发挥其强劲有力的精神引领作用。近年来的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舟曲泥流等重特大事件,其间人们的家国情怀、民族大爱和责任担当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心灵震撼。面对这些精神洗礼当代大学师生特别是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雪洗了?冷漠一代?的耻辱。可见如何利用可能的机会让我们的德性文化建设更贴近时代的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多重要,不是他们?冷漠?,而是我们的教育离他们太远。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德性文化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该从社会文化现实中去寻求动力,在传统教育内容与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的结合点上寻求发展,把爱心和责任转化为大学生发展和提升自我的基础与动力,使之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学习、爱学校、爱生活、爱家人、爱他人,当然也包括爱自己,珍惜和尊重生命。这是一种大爱,是人类之爱、民族之爱、社会之爱,她有可能转化为最为深厚的价值动力和价值热情,用于发展自我、服务他人、贡献社会。另外,人际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既是价值关系,也是责任关系,人的每一种角色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人们就是在责任体系中彼此依存、互助合作的。如前所述,当代的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颇受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也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百般呵护,却少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因此不能自觉和主动地在融入社会责任体系,甚至产生出很多的责任困惑。所以,大学德性文化设计应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责任体系和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困境与超越:当代大学德性文化创新走向(2)在线全文阅读。

困境与超越:当代大学德性文化创新走向(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69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