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0%左右。正是由于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过高,所以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应对,有时甚至不得不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安排。 2.中国国内需求不足
中国国内需求不足,拖累了进口的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而且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力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后),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是选择储蓄。中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的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迅猛增大,但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就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 3.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劳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在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存在较强的替代性,供给缺乏弹性,加上美国的该类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此类产业大量的出口给美国产生巨大冲击,在就业、产业联系效应,结构调整和退出障碍等综合压力作用下,使美国频繁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发动反倾销。由此引发了更多的贸易摩擦。 4.中国企业的自身和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
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外加我国政府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竟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还容易使得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倾销,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不够积极,缺乏应对的技巧与经验,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应诉,如对国外反倾销法规不够了解,应诉所需成本过高,不能及时获得应诉信息等。这不仅引发反倾销案的高比例裁定,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进口国企业不断运用反倾销手段对我
6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国施压。
另外,我国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内部协调力度又不够,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不仅使我国企业丧失了正常应得的利润、自我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档次,而且加大了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几率。
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利用WTO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是中国加入 WTO的意义之一。在解决中国与美国的国际贸易争端时,我们应熟悉和适应美国的贸易规则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应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同时中国应尽快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并由此来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二)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
文章前面已经提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美两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极其的不对称。因此,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应将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从而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十分庞大,而且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在现阶段,扩大内需首先应将满足内需作为前提,满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包括贫困群体的要求。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其中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制,使得人们不必过于担心由于未来的某个突发事件而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减少人们的因预防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其当前消费。其次,应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融资多元化渠道。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改变中美两国贸易的不对称性。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是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
7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型产品,其替代性非常强,其低价值决定的低价格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生产一批能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中降低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产品。二是通过新技术运用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
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还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
(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化战略
当今世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断扩大的、多元化的外贸市场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以往来看,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这容易造成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抵制。出口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单一的产品集中到某一个国家,即使产品没有低价倾销,也会对该国市场形成压力。市场的过分集中也就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要进一步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和北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进军,达到分散贸易摩擦风险的目的。
近几年以来,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与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商谈贸易安排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开展了自由贸易的研究。我国在保持绝对额增长的前提下,实施多元化国际贸易战略继续扩大与东盟的贸易比重,促进我国外贸市场格局的多元化与分散化。
(五)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建立出口预警机制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出口预警机制,不仅可以把可能出现的贸易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出口中发生的问题奠定基础。建立预警机制的关键是以现
8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代化信息手段为依托建立一套出口监控体系,并根据出口发展的态势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政府主管部门要对主要的出口产品进行监控,利用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一旦发现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异常变动,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而出口企业在行业协会的协调下要迅速调整出口计划,将贸易摩擦和争端解决在预警阶段。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内功”的修炼。
在政府方面,政府应当完善其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理念,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要求政府提供的主要产品就是服务。也就是说,公共财政理念的内在实质就是服务性财政,政府的根本职能就是提供优质服务。
在企业方面,企业应当实施“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自身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调整商品的出口结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面对美国的反倾销中我们企业应当积极应诉,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团结一致地应对外国的无理诉讼,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束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以及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这些都促进了中美两国贸易的合作与交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美贸易的发展也必将经受风雨的洗礼。美国贸易保护的回流和霸权主义的存在,以及美国对华的贸易歧视,使得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而中美贸易摩擦不是一方能解决的问题。中美两方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寻求解决的办法。美国应采取一些务实的、理智的行动来对待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不纠缠于对华贸易逆差,而是积极扩大双边贸易,取消对华的某些产品的出口限制。中国则应逐渐减少对美的贸易依赖,同时促进产业的升级,扩大国内内需。
中美两国如果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贸易摩擦、能以理性的思维来寻找解决之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一定能够得到改善,而中美贸易也一定会有更大地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洋.金融危机下的中美贸易新趋势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1 [2]蹇彪.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原因探析[J],经济,2010.05
9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3]丘杉.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王亚飞.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5]王丽娜.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J],2008.03. [6]康学芹,高云龙,孟萍莉.我国贸易现状及应对策略.商场现代化[J],2007.01.
[7]柳剑平,郑绪涛.中美贸易摩擦的未来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8]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2003,4
[9]DAVID P.BARON(1997).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CA94305-5015.Integrate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s : TheKodak-Fujifilm Case. Journa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Strateg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ume 6,Number 2,Summer1997:291-346.
致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范靖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