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经济发展要素保障。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安置房建设,加大查违拆违力度,强化土地房屋征收,拓展用地空间。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清理盘活转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严格项目准入,提高土地利用绩效。积极拓展环境容量,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环境管理模式和清洁生产工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强化环境执法监督,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深化国有投融资公司运营机制改革,整合国有资源资产,提高融资能力,做大做强国有公司。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深入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大力引进和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发展,创新完善中小企业扶持奖补政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二)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工程”,在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全域经营”理念,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全面落实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立足交通区位、产业基础、优势资源和发展空间等现实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统筹规划、特色发展,加快形成梯度鲜明、优势互补、产业集聚、功能衔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宜居建德”。
做大做美中心城区。按照浙西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定位,依托独特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彰显山水城市特色,全力打响“美
丽江城”城市品牌。按照“东扩、南拓、西进、中优”发展思路,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推进新城、综合体建设和老城区有机更新。基本完成洋安新城、中心城区商务城建设,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桥南新城、洋溪新城初具规模,加快建设新安江南翼新城区——更楼,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20平方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扎实推进亮灯、景观改造、绿化等工程,美化城市形态。强化数字城管作用,健全物业管理,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着力打造中心城镇。突出中心镇的区域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开发品位,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建设具有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特色魅力的中心镇,加快培育小城市。稳步推进扩权强镇工作,增强中心镇统筹协调、自主决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按照“城镇西进、产业南移、旅游东进”的思路,加大严州古城保护力度,梅城新城一期开发初具规模。坚持建区造城、二三产并进,将寿昌打造成为南部区域中心。强化集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大同在西部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推进产业提升和集镇开发,将乾潭打造成为“建德东大门、人居小城市”。
积极培育特色乡镇。坚持“一镇一品”,积极开展特色乡镇、风情小镇创建。扎实推进三都生态特色示范区建设。加快杨村桥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新安江城市新门户。紧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实现下涯经济跨越发展。把大慈岩打造成为对接义乌商圈桥头堡和中国农耕旅游文化展示区。加快航头特色工业平台和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将李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水泥、轻钙基地。将大洋建成我市东南部工业型生态城镇。发展莲花山湾经济,加快环境综合整治,做大特色生态农业。将钦堂打造成为富裕生态之乡和华东重钙基地。
努力建设秀美山村。坚持要素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和“五美”、“六有”要求,大力推进万户农房改造、下山移民、清洁乡村等工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中心村、精品村培育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联乡结村”、“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强化村级集体股份制改革,发展集体物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三置换”试点改革,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按照杭州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发展环境。加快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省道与一批重要县道改建提升,做好杭黄高铁、临金高速、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规划实施,加快铁路货运场站搬迁和千岛湖通用机场改造提升,推进钱塘江干流防洪堤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力争取乌龙
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实施。大力推进城乡给排水、低压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城乡”,强化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牢固树立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三江两岸”建德段和兰江、寿昌江沿线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为抓手,提高城区截污纳管率,加大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绿道和生态整治示范段建设,把沿江沿岸打造成为具有建德特色的“绿谷清凉风光区”。深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视重大交通项目生态化建设。深入实施珍贵树种发展计划,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建设“碳汇林业”。积极稳妥推广水源热泵、太阳能等低碳节能技术。切实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提高市民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园林城市、国内最清洁城市等创建活动。 (三)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在提升共建共享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全力打造“幸福建德”。
努力促进创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财富之源。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打造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城市。加强就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提高失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质量,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推行劳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三级救助圈”,深化“春风行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强化动态管理,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助学、医疗等救助为基础,以其它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救助体系。重视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推进以居家养老为重点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产业为重,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建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董悦)(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