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伽利略的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求证真理的过程。
3.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理解伽利略是如何由怀疑到实验探索再到实验证明的。
难点:拉近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探寻人物内心,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时:1课时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乒乓球,还有一个比乒乓球更重的排球 ,如果两个球同时从同一个高度落下来,哪一个球会先着地?
生1:排球 生2:同时
师: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这个问题做出过论断,(课件出示)齐读,17世纪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他们把这句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可是有一天,有一个人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这个人是伽利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起来了解他是怎么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真理的,现在请同学们花5、6分钟将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遍,开始!
(板书课题,巡视并查问读书的进度)
(出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之间的什么事?)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响亮!现在请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想好了再说。你来说。
生: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在年轻时代对( )的一句话产生了( ),并通过 ( ),得出( )的结论。 师:基本上概括对了。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的吗?好,来听听你的高见!你能够从文章中找句子来填空,不错!文章讲了就是这件事情(出示答案)预备读!
2.师:声音挺响亮!文章中哪些句子能证明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找一找。 生:第二段。
师:你为什么找这句话?
生:因为人们信奉他,他的话是不容置疑的。 师:“信奉”是什么意思呢? 生:相信。 生:信任。
师:信奉就是信仰并且敬奉。由此说明他是个大哲学家,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第五段中,人们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3.师:你补充得很完整!恩,亚里士多德是个地位很高的大哲学家,而伽利略质疑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那么伽利略是谁呢?现在从文章中你也找一找。
(板书 亚里士多德:大哲学家) 师:你说。 生: 数学教授。
师:伽利略是什么样的数学教授?
生: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师:嗯,他真的是年轻有为,还有呢? 生:伽利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师: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哪个位置啊? 生:第一段。
三、研读课文,走近伽利略
1.师:那么伽利略的伟大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快速阅读文章,找一找。 没找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板书 伽利略:伟大的科学家)
师;你说。
生:第6段公开实验后的内容。
师:这个句子为什么能够体现伽利略的伟大呢? 生:伽利略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师: 你讲得非常清晰,不错!还有吗? 生:第一段后半部分。
师:这个句子为什么能够体现伽利略的伟大呢? 生:善于思考问题。 (板书:善于思考)
师:伽利略从小就爱思考问题,那么伽利略是怎么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问题的? 生:(读)第三段伽利略质疑的话。
师:你读得非常流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段伽利略的话。 生:(读)
2.师:声音很响亮!谁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达一下伽利略的意思吗? 预设(一)
生:两个铁球拴在一起,1磅重的会拖住10磅重的,下落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慢。如果看成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下落速度就会比10磅的快。于是一个事实有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师:他的话你们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预设(二)
师:我看有的同学还不理解,那我现在画一幅图解释一下。
(画图:这是一个10磅重的铁球,这是一个1磅重的,这是一个10磅重的,这是一个1磅重的,把前面的两个铁球栓起来。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师:第1组球快还是第2组快? 按伽利略的思维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证明哪个快。你说。
生:第1组球快。
师:第1组球快,为什么?
生:两个加一起有11磅。 生:错。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第2组球快。 师:第2组球快? 生:错。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2组有11磅。
师:因为第2组有11磅重,所以它就重。第1组是不是11磅? 生:是
师:哪个重?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你说 生:一样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都是11磅。 生:第二组快。 师:为什么?
生:是一个整体,11磅重。
师:这是伽利略两种结论中的一种,还有另外一种结论呢? 生:1磅重的铁球会拖住慢的,速度比10磅重的慢。 师: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你来读一读。
(老师写(1)10+1 10 (2)10+1 10 小于、大于、等于代表下落速度) 师:按照伽利略的说法,第一组这个地方是小于?大于?还是等于?分清楚,按照伽利略的说法,1磅会拖住10磅的,这个地方是小于?大于?还是等于?
生:小于 师:确定? 生:确定
师:那第2组呢?按照伽利略的说法。 生:大于
师:它的速度比10磅快。大于。好了,10+1小于10,10+1大于10,那伽利略觉得这两个观点。。。。。。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于是他就产生了疑问。伽利略竟然敢违背亚里士多德的真理!他是多么有勇气啊!
(板书 勇于怀疑)
3.师:伽利略产生这个疑问之后,有没有马上告诉大家呢?他是怎么做的?你说。 生:没有。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哦,他做了自己的试验,找得很准确! 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如果把句子改为: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做了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可不可以?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反复表示伽利略爱好做试验。
师:不仅仅是爱好。更多的是。。。。。。 生:为了自己证明这个实验。
师:我们反过来说,如果只做一次,会怎么样? 生:证明不了。 师:为什么?
生:反复证明他有很多疑问。
师:讲得不错,你说。 生:为了更加准确地证明。 师:为什么反复做许多次试验? 生:一次可能会失误,反复做不失误。 师:多好!你再补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