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4 城乡统筹发展
4.1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4.1.1 总体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根据济南市总体规划,利用现在北跨的发展趋势,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的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将重点放在生态化工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与生态环境,提高经济辐射力。同时根据鹊山龙湖规划,重点培育旅游服务业与生态农业,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与服务功能,
第二阶段:结合生态化工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规划的分步实施,加速合村并点,建设若干个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中心村,完善镇域村镇体系结构,振兴全镇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1)全面振兴农业,建设农业强镇。
桑梓店镇农业产品资源丰富,农业是桑梓店镇的经济优势之一。规划期内应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集约化生产,加快产业升级,建成以黄河大米为主的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生产基地。
(2)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壮大第二产业。
立足自身的优势,借着济南市生态化工产业园的落户,加速一、二类工业的发展,兼顾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集生产、居住、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带动全镇的工商业发展。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济南北部休闲度假区。
桑梓店镇南倚黄河,沿岸景观秀丽,鹊山龙湖规划区的建成,此地将建设成为黄河观光区、湖岛旅游区及开发建设区、生态湿地区、都市农业区等综合示范区。它将吸引众多的居民到此休闲度假。
4.1.2 镇村发展战略
(1)区位提升战略
桑梓店镇的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挖掘桑梓店区位优势潜力,承接济南市化工产业转移,构建黄河北现代化市镇。
(2)城镇牵动战略
城镇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功能越强大,积聚辐射经济要素的空间地域越宽广,区域经济越发展对城镇规模扩大的支撑力越强。因此,桑梓店要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桑梓店要以镇区为中心,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努力使镇区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城镇。抓好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集镇的积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中心村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和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
(3)农业优化战略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优势经济”,特色就是优势。桑梓店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生态条件,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农业资源、农副产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使粮经比达到适度比例。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和食用菌生产。三是引导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从特色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中逐步培育未来的特色产业。四是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在有效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发展,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产品深加工促进增收,以效益和质量提升巩固桑梓店传统优势,为桑梓店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9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4)科教兴镇战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正视严重收缩型人口的长远影响和生源数量的急剧减少,围绕并校工作核心,积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重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小学、初中名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科教振兴;科教事业的不断进步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周边地区的极化作用,桑梓店大量的人才、科技流失,面对此尴尬局面,桑梓店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抓好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加大科技进步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工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要有选择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循环经济战略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4.2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大于25度区域、水域、有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重点渗漏带等。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禁止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200人/平方公里,禁止除科学研究和森林防火需要外的一切建设活动。 (2)限制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在15度至25度区域、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耕地、疏林地等。
限制建设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
限制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300人/平方公里。 (3)适宜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小于15度区域、建成区和未利用土地等。
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适宜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1000人/平方公里。
4.3 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4.3.1 中部商贸综合发展区
含镇驻地和老寨、小寨等行政村。 以镇驻地为核心,利用靠近国道308、西二环-桑表路交通基础较好的优势以及济南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商贸物流、居住、公共服务为主。
4.3.2 北部农业综合开发区
包含后房、前房、石门孙等行政村。依托现状较好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及部分农副产品的加工,保持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增长。
4.3.3 南部生态旅游服务区
主要包括鹊山龙湖规划区内整合村庄安置区。依托鹊山龙湖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一部分村庄安置区大力发展
10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生态农业、观光区,一部分村庄安置区较好的为旅游区服务。
4.4 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4.4.1 济南市区城镇化战略
规划期内济南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人口规模的发展预测和城镇规模的确定,应与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相适应,从资源承载力出发,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及不确定因素,采取多种预测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
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形成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
2020年济南市区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至45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05年的302万人增至380万人左右。
2020年济南市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10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总人口规模。 2020年济南市区总人口将达到55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480万人左右。
4.4.2 镇域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对镇驻地及每村人口现状、近年变动情况和城乡进一步的划分进行了分析,预测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村庄人口流向主要包括济南市区、桑梓店镇区2个地区,同时,作为济南市黄河北一般镇,桑梓店镇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济南市区和镇区人口相对较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
人口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未来的产业发展人口,二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本地居民的增长,三是随着鹊山龙湖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带来的外来流动人口。
11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5.1 发展定位
桑梓店镇位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的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的北部,是黄河北市镇组群的中心镇。
规划桑梓店镇为工矿产业型现代化市镇,以承接主城区部分产业疏散,发展化工产业、物流仓储和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设施农业为主。
5.2 发展规模
5.2.1 总规模
桑梓店镇域现状人口3.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57万人,村庄村民人口总量为3.25万人。根据桑梓店历年自然增长率分析,确定规划自然增长率为5‰。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人口:按国内工业园区平均密度0.5-0.7万人/KM2计算,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约4.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为2.4-3.3万人,取产业人口规模为3万人。
发展根据结合机械增长因素,预测规划期末桑梓店镇域总人口为8万人,桑梓店城镇人口约4.5万人,村庄人口总量约为3.5万人。
5.2.2 镇区发展与规模
桑梓店镇城镇人口至2020年为4.5万人。
桑梓店镇城镇建设用地2020年达到5.4平方公里。
城镇建设用地以向东、向南发展为主,适当控制向北、向西发展。规划结合镇政府及国道308建设公共服务和商贸中心区;中部、北部建设生活居住区和度假区。
5.2.2 村庄规模
预测至2020年村庄人口总量约为3.5万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约为662.4公顷,规划村庄规划总建设用地规模约为330公顷,节约用地331.4公顷。
5.3 城镇化水平
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6.7%,预测近期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22%,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6%。
12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6 镇村体系结构
6.1 镇村等级结构
6.1.1 中心村确定原则
(1)现状基础
中心村选择首先考虑现状基础条件较好,在周边村庄中已经具备一定带动能力的村庄,如有较好的集市、服务基础的行政村,能够更好地进行后续建设。
(2)人口规模
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可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具有中等以上的人口规模可以吸引周边村庄人口的积聚。 (3)区位交通
中心村的选择还应考虑一定的交通区位条件,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联系,包括与镇驻地、基层村之间。 (4)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村庄发展的条件,中心村的选择应该参考各村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 (5)区域平衡
对于镇域范围,应该兼顾区域平衡,考虑不同区域的增长点,统筹各片区的均衡发展,保证中心村的合理服务范围半径。
6.1.2 镇村等级规模结构
根据现状城镇村庄发展的经济条件及村庄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职能,确定村庄空间等级结构分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体系。
(1)中心镇:桑梓店镇区为中心镇。作为桑梓店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心,是整个镇域范围内及周边地区的集聚和扩散中心。应扩大其用地规模,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提升镇区功能,增强息影作为区域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镇域村庄体系的全面发展。
(2)中心村:中心村应分担镇区部分功能,要扩大其规模,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与镇区构成分工协作、有机联系的整体,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将经济基础、配套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等各项指标都比较好的村设置为中心村,完善其各项设施,统率其它基层村,发挥其带头带动作用。在桑梓店镇域内确定中心村6个。
(3)基层村:是最基本的村民集中组团。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场所。根据合理布局与发展的需要,在对现有的村庄进行合理撤并后,基层村确定为12个。
村庄等级结构表
名称 镇区 中心村 数量 1 6 桑梓店镇驻地 田庄、周闫、老寨、三教、高王、鹊山龙湖东北安置区 村庄名称 石门孙、石庙、冯堂、小寨、邓营、耿庄、后房、北王堂、小辛、龙湖西北安置点、龙湖西南安基层村 12 置点、龙湖东南安置区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桑梓店规划(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