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蒙自三中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蒙自三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七 年 级 历 史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云南大多数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种植水稻。那么,你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投票制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初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5.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6.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战国时在四川地区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芍陂 D.大运河

7.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针对学校出现的乱扔垃圾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这三位同学的言论分别符合哪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 甲:随他们吧,扔点垃圾而已,小事情,不用管

乙: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改为止 丙:一定要严惩,罚值日,实在不行就罚款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孟子、庄子、韩非子 C.庄子、墨子、孙子 D.墨子、孟子、老子

8.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由此可以判断,秦朝地方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10.某一朝代建立初期,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数十年后,这一朝代“众

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盘庚迁殷 1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依

法查处许多大案要案,人民无不拍手称快。汉武帝实施的此类措施是( ) A.设丞相 B.设太尉 C.设西域都护 D.设刺史制度 12.东汉中后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3.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小股“东突”势力,企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新疆是中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地区(包括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班超经营西域

14.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

是( )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15.东汉后期,我国产生了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武当山是该宗教的圣地。这个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6.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结果被孙刘联军打败。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

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11

1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

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定都洛阳 D.五胡内迁 19.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所

述“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梁、齐、陈、宋 B.陈、梁、齐、宋 C.宋、齐、梁、陈 D.齐、梁、宋、陈 20.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21.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七年级期末模拟考历史试卷·第1页(共3页)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4分)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

胡人牛耕图 汉人胡食图 C.中外之间交往 D.北方政权分立

22.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

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23.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

A.王羲之 B. 张仲景 C.华佗 D. 顾恺之

24.小明出身农民家庭,长大后成为一位农业专家一直是他的愿望,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

大帮助的是( )

A.蔡伦 B.钟繇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25.小明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材料一是秦始皇兴修的哪项水利工程,使江南与中原联系起来?(2分)

(2)依据材料二,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分)

(3)材料四《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材料三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4分) (4)江南的开发对后世有什么影响?(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的图一中拜别汉武帝的是谁?他拜别汉武帝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这条路线的起点在哪里?(2分)

(3)图一中的拜别者为图二中路线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该路线的开通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

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丰收),则数郡忘饥……

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8分)

(3)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经济开发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

题12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

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

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

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七年级期末模拟考历史试卷·第2页(共3页)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政府主动应对当今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深度参与世界经济

格局变动,赢得发展战略给予,争取主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有利予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有利于开启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引擎,有利于全面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和宜明谈话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

现实价值?(4分)

29.(12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 的一个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1)秦始皇于哪一年统一六国后创立的该制度?指出秦朝该政治制度的名称? 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6分)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2)材料二中的“上”接受了主父偃的哪一建议?该建议的推行达到了什么目的?(4分)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3)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了学者董仲舒的哪一项建议。(2分)

七年级期末模拟考历史试卷·第3页(共3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蒙自三中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在线全文阅读。

蒙自三中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81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