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2016·上海市徐汇区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项错误;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2题,三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项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项错误;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项错误;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项错误。第3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
岭—淮河一线。 答案:1.B 2.A 3.D
读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比较图(2012年),完成4~5题。
4.东、中、西部和甲、乙、丙的正确对应是( ) A.东部—甲 C.西部—丙
5.图中信息反映出( )
A.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长 B.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速公路发展梯级差异明显 C.我国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最高
D.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异
解析:第4题,甲、乙、丙分别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第5题,东部地区虽然高速公路里程最长,但人口稠密,人均高速公路里程并不长,故运输效率高;东部和中部高速公路发展差距不是很明显,和西部差距较大。运输效率决定于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和高速公路状况。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路网完备,路面等级高,交通运输水平和运输效率最高。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高速公路运输需求较少。 答案:4.C 5.C
(2016·东北三校模拟)国家创新指数是通过评估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的成熟度以及人力技能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读世界部分国家创新指数与人均GDP图,回答6~7题。
B.中部—乙 D.西部—甲
6.国家创新指数高于冰岛而人均GDP低于冰岛的是( ) A.瑞士 C.巴西
B.加拿大 D.以色列
7.图中A、B、C、D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 A.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 B.澳大利亚、美国、印度、中国 C.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 D.澳大利亚、印度、美国、中国
解析:第6题,读纵坐标可知,四个选项中国家创新指数高于冰岛的有瑞士和以色列,读横坐标可知,这两个国家中人均GDP低于冰岛的只有以色列,故选D项。第7题,图中B、D两个国家人均GDP低,为发展中国家,且D国家人均GDP更低,为印度。 答案:6.D 7.C
(2016·河南洛阳模拟)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8~9题。
8.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C.市场
B.土壤 D.水源
9.I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C.多大风
B.降水少 D.低温冻害
解析:第8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9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I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答案:8.A 9.D
(2016·浙江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11.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0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
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注意甲地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应发展水稻种植。第11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答案:10.D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16·南昌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构想受到空前重视,这一构想有利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下图是京津冀区域略图。
(1)根据自然条件分析,张家口建设为生态涵养区,承德建设为高科技园区的合理性。
(2)简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缓解京津冀城市化问题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张家口作为生态涵养区,主要是对北京有生态保护作用,再结合图中张家口、北京位置回答;承德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合理性,从自然条件分析,高科技园区需要优越的环境条件。第(2)题,首先明确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然后从缓解这些问题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张家口地区建设生态涵养区,有利于阻挡风沙(减少沙尘对京津城市的危害),(位于河流上游)有利于改善河流水质;承德位于京津城市东北部,位于京津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不易受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
(2)减轻人口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有害物的排放,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减轻城市住房压力。
13.(2016·商丘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3)我国与非洲之间往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
解析: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第(3)题,我国与非洲相对比,我国是相对发达区域,非洲是相对欠发达区域。区域之间的联系,发达区域输出的多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等。
答案:(1)①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②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③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④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⑤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F: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D岛屿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3)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十二章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