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案”到“学案”,变革教师备课
石狮凤里中学 陈玲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一节节精彩的体现课改理念的公开课频频亮相,然而热闹场面背后,其普遍意义上的教师们的备课却还是那么的“传统”:老师们为完成任务疲于应付,大量的不约而同的抄袭同一教案,尽做无用功。备课检查则凭教案的数量、环节、详略、书写定优劣,重形式轻实效。这样的备课对教学无益,教师费力、议论多,领导劳神、耗时多。
如何尽快从目前教师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放在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上,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教案,我校余校长一上任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于07年8月底开学时提出了一种适合本校特色的“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常规改革彻底屏弃了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教案,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标。经过了一个学年的实践,我有了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托勒密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完成学案时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实践中,
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既为成绩好的同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成绩较差的学生装上起跳的助跑器,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均有启迪和帮助。同时练习题的选取也要有梯度,有层次性,不一定每一个同学完成的一模一样,重要的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提高。
而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我们知道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因此,如果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用外力推动而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学案导学”的特点:
由于“学案”教学,是让学生在学习参与中,自己探索知识和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活动,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假设推论,实验验证,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
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学生处于受控制的地位,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案教学中,教师通过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以阅读教材、整理知识,比较归纳,讨论思考等多种学习实践活动,直接从教材处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知识,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为了使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掌握达到一定深度,教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辨析、讨论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学会正确处理、获取教材信息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式教学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案教学把重心放在“学”上,并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进行诱导和辅导。把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意义的是,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终生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2、由接受现成知识变为自主探索知识
学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参与中,自己探索知识和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活动,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假设推论,实验验证,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学习过程。 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发生变化——由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索式,把学生的创造能量释放出来。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变个体学习为群体互助式学习
学案教学中,不以“专心听讲”为主要学习活动的学案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生与生,师与生的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发现自我缺陷,进行自我完善,促进自身发展;在讨论中,学会协作互助,养成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三、“学案导学”的优势:
1.由于学案在编写过程中发挥了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共同提高,所以具有“互补性”的作用。
2.由于学案强调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的作用,该方案具有探索“创新性”的特色。
3.学案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脉搏,节省时间(如少抄笔记),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四、我们的具体做法: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往往采用先分工后由教师个人编写,在周一的备课组会上集体讨论、修改的办法。由于学案针对性极强,但如果是个人行为,在使用上往往难以与教案区分。我们强调学案要由备课组集体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在编制
之前备课组所有成员集体讨论,每课由一人主笔,其他人提供意见和建议。由于编制之前要经过集体讨论,所以这种方式既能发挥集体优势,又容易实现教学进度、内容的统一。
五、几点思考:
1.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不同的学科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来设计学案,要注意学案的实用性,使学案真正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仅仅流于形式,同时还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设计问题和练习,不要把学案变成练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从教案到学案变革教师备课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