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至上和非至上客观性及相互关系,对于学习哲学的人是易理解的,但问题是如果让我们用这个思想和观点来分析和批判错误的思想哪就不好说了。
2,真理的条件性和相对性.这里恩格斯从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认识的绝对与相对的角度来说明的和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观的.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对立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谬误,谬误变真理.
二,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杜林宣扬永恒真理则是要人们承认社会历史领域中也有永恒道德。它认为;“道德也有其恒久的原则和单纯的要素。”这些道德原则凌驾于”历史和现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别之上”一旦发现就有绝对的适用性。它宣扬说:他的道德论正是这种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杜林这种超阶级超历史的道德观恩格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
1,经济基础决定了道德观念。“对同样的或差不多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至的。从动产的私有制发展起来的时候起,在一切存在看这种私有制的社会里,道德戒律一定是共同的切勿偷盗”,当然,就是这样的道德戒律也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动产私有制的消灭而逐步消灭。
是否可以这样通俗的说:不同时期 道德代表着哪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水平,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达到一定限度时,即私有制的灭亡新的更高的道德将会出现哪?同时,一个阶段内的经济水平的发展是个量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观念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想这是对的。
2,道德具有阶级性,恩格斯说:”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归根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3,道德具有历史性。道德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变更得这样历害,以至它们常常互相直接矛盾着,”“仅仅在欧洲最先进国家中,过去,现在和将来就提供了三大类同时并存的各自起着作用的道德观”这就是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的。
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阶级的反抗和他们的末来利益,”由此可见杜林的不以时间和现实变化为转移的永恒道德原则是不存在的。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