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1. 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12. 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扶阳
1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14.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补阳
15. 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属于:
16.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D.”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E.阴阳双补
17. ”阴病治阳”即是:
18. 阴中求阳能使:
A.此消彼长 B.此长彼消 C.彼此不消长 D.此长彼亦长 E.此消彼亦消
19. 属彼此制约不及者:
20. 属互根互用不及者:
A.阳病治阴 B热者寒之 C.实者泻之 D.寒者热之 E.虚者补之
21. 阴阳偏胜总的治疗原则是:
22. 阴阳偏衰总的治疗原则是:
A.阴精藏于体内,制约体表阳气 B.阴精化生阳气 C.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阳气
气保卫阴精 E.阳气护卫体表,便阴精得以内守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的含义是:
24.”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的含义是:
A.阴阳学说 B.模拟方法 C.以表知里 D.试探和反证 E.对疾病的诊断方法
25.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26.属中医学中具体方法的是:
A.阴阳二气的交感 B.阴阳二气的制约 C.阴阳二气的运运动 D.阴阳二气的平
E.阴阳二气的互根
27.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28.实现阴阳交感的基诎是:
A.相乘 B.相克 C.相侮 D.相生 E.母孑相及
29.”一行”过于强盛对”所不胜”的”一行”进行克制是:
30”一行”过于虚弱,以致受到”所胜”的”一行”克制是:
A.相生 B相克 C.子病及母 D.相侮 E.母病及孑
31.肝气犯脾属于:
32.肝火犯肺属于:
A.滋水涵ホ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金水相生法 E.抑木扶土法 D.阳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33.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
34.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
A.升发、条达 B.温热、升腾 C.清洁、肃降 D.生化、承载 E.寒润、下行
35.火的特征,近代引申为:
36.金的特征,近代引申为: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比较法 E.试探法
37.日出东方,与木之升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为:
38.己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故胆,筋亦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为:
A.五行的递相资生 B.五行的递相克制 C.五行间生克平衡 D.五行间过度相克
E.五行中所不胜的反向克制
39.制化是指:
40相侮是指:
A.母 B.孑 C.所胜 D.所不胜 E.我克
41.火为木之:
42.金为木之:
A.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B.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C.侮所胜而乘所不胜 D.己所不胜侮之,己所胜而乘之 E.母乘其孑
43.某一行之气有余,则:
44.某一行之气不是,则:
A.相克 B.相乘 C相侮 D.制化 E.母病及孑
45 .肝旺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按五行规律称为:
46. 肝火亢盛而影响肺气清肃, 按五行规律称为:
A.比效法 B.演绎法 C.模拟法 D.以表知里法 E.反证法
47. 患者面色青紫,可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方:
48 .患者四肢震颤,抽搐,可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
三、D型题
1. 以下事物具有阴阳联纟的是:
A.天 B.夜 C.水 D.热 E.火
2. 下述脏腑组织器官中哪两种有阴阳联纟:
A.背 B.心 C.大肠 D.经脉 E.腹
3. 下述具有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上 B.升 C.火 D.寒 E.降
4. 阴阳的互根互用旨在说明:
A.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 B.阴和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 D.阴阳二气是有相互感应的
E.每一方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伴
5. 以下具有互根关系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的题库
A.地 B.上 C.寒 D.热 E.降
6. 标志阴阳相对性的事物是:
A.前半夜 B.白昼 C.黑夜 D.上午 E.后半夜
7. 下述哪两种情况属于阴阳转化现象:
A.阴虚内热 B阳虚外寒 C.寒极生热 D.热极生寒 E.阳胜则热
8. 下述哪两种治疗原则适用于阴阳偏胜偏衰病变: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滋阴补阳 D.实者泻之 E.虚者补之
9. 可运用五行母孑关系来说明两者关系的脏腑是:
A肺 B.肝 C.心 D.三焦 E.大肠
10. 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不及,则: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五行相克 E.己所胜轻而侮之
11. 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太过及,则: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胜轻而侮之 D.五行相克 E.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12 .五行之中某一行之气太过或不足,均可引起: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制化 E.相侮
13.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孑关系 B母病及孑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
14. 滋水涵木法适用于:
A.肾阴亏虚 B.心阳阴亏虚 C.肺阴亏虚 D.心火亢盛 E.肝阴不足或肝阴上亢
15.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传其所胜 B.制化 C.母孑相及 D.传其所不胜 E.所胜、所不胜关系
16. 金水相生法治治疗何脏之阴虚:
A.心阴虚 B肺阴虚 C.肝阴虚 D.肾阴虚 E.脾阴虚
17. 下列哪两种治法均属”益火补土”:
A.滋肾养肝 B.温心健脾 C.健脾养肺 D.温肾健脾 E.养肺滋肾
18.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不足 B.肝阴偏亢 C.心火偏旺 D.肺阴亏损 E.脾阳不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题库(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