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礼乐的形式:就是各种礼节和仪式。从天子、诸侯,直到庶民,大到国家大事(祭祀和战争),小到每一个人的吃饭、穿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行为规范。这样就在任何场合,做任何事情,都可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份,体现出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在尊卑、贵贱、上下的等级差别来。共有五类,称“五礼” (吉、军、宾、嘉、凶)。礼不光是对人的,还有对神的,对鬼的。所以说,礼是为了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关系而制定出来的。
5、礼乐的实质内容:亲亲 、尊尊。其主旨是“别贵贱、序尊卑”,以保证君主—家长的绝对权威。
6、礼仪成为制度:学者们都认为,礼仪成为制度,系统而又完备起来,是在西周。
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三、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1.伦理道德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精神中的主流;
2.儒家文化继承的就是周的礼乐文化;
3.“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敬天保民”形成后世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 。
总结:
范文澜据此总结,夏人为“尊命文化”,殷人为“尊神文化”,周人为“尊礼文化”。
尊礼文化是对人的地位的承认,可以说是人对自我的觉醒,是文化上的提高和进步。
因为人的地位的被承认,人和神的关系就有可能作出多种多样的新解释。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新的解释就发生了。
第三节 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
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状况
1、王室衰微,诸侯吞并
王室衰微,天子号令不行,无力阻止诸侯兼并。诸侯国由春秋初期的一百四五十个到不满 十个。诸侯国内的各阶层地位发生变化。
2、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破坏。
二、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状况
1.兼并、争霸使文化得以在大范围内传播
2.大一统观念未建立,使学术有可能产生分化、裂变
3.士阶层的崛起
4.私学的兴起
5.思想领域内的民本思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考研考博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