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考研考博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2-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游牧民族的特性:天性善战争和侵略;迁徙无度;游牧文化浓厚。

第四节、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的具体表现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农耕经济的早熟性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二、中国文化中的若干农业文明特征

1、重入世务实,轻玄想思辩的民族精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泽厚称之为实用理性) 。宗教精神不发达;对现实生命的重视;純思辩性学术不发达;

2、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经验推导式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3、天亦有情、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4、集权主义和民本主义的相反相成

5、中庸之道的处事哲学

6、安土乐天、知命知足的生活情趣

三、本章思考题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

中国文化所植根的农业经济形态对中国文化发生了什么影响?

试举现实生活现象一例说明农耕自然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政治制度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一、宗法制度的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2、封建(封邦建国)制。帝王以爵位、土地分封给子弟叔侄及异姓之功德卓著者,为诸侯,使之在其分封的疆域内建立邦国,世袭统治。

3、宗庙祭祀制度。宗庙祭祀制度是体现“尊祖敬宗”的最好形式。

二、宗族:同一父系的人群聚而居,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祖庙、祭祀同一祖先,甚至有共同的墓地等这样一个血缘群体。

三、“宗法”制度: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四、产生宗法制度的原因

①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使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长期保留下来。

②中国的氏族社会解体不充分。

五、大宗的地位尊崇

主持祭祀。

掌管本宗的财产 

掌管宗族成员的婚丧事务

对宗族成员有教导权和惩罚权

礼法上的特权。享嗣:无后必为置后;享祀:死后族人为其服齐衰三月(母、妻死后同享此礼);享禄:禄位世袭

六、丧服制:人死后宗(家)族人为其服丧的制度

衣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期:斩衰三年;齐衰有三年、一年执杖(杖期)、一年不执杖(不杖期)、三月之别。后来只分为一年、五月、三月;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

七、嫡长子继承制及大、小宗区分的目的

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有序的社会组织形态 

王位和家族权力的继承有章可循,不致因人为的因素造成纷争、祸乱。

八、分封的两个目的

1.是落实宗法制度的一个具体措施,使血缘关系有了物质利益的基础,从而更牢靠。

2.作为保护王室的屏障。

九、周朝以前,天子五庙:

 考庙——父庙G 王考庙——祖父庙G 皇考庙——曾祖父庙G 显考庙——高祖父庙G 太祖庙(太庙)——始祖以下,高祖以上各代祖先的神主

第二节、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一、社会权力——家天下

1、嫡长子继承制的家天下

整个社会权利掌握在一个家族之手,社会的更替只是家族的更替。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更换天定。

2、封国制度:历代封国(王)从未停止。

二、社会细胞——家族

自西周直至民国,家族始终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细胞。族权有严密的、固定的组织形式

族权与地方政权结合

族权与国家政权结合

4、 族权往往承担地方政权的功能,甚至所发挥的功能大于地方政权

附一:宗族之功用与职能1.崇祖祭祖;2.调解裁判;3.治安与自卫;4.教育;5.生产生活互助;6.经营宗族财产;

附二:宗族在政治、法律上的关系1.政治上,宗族集结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地位。2.法律上,宗族成员因血缘法理而联系在一起。

三、社会组织——家国同构 

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始终是父系家长制的扩大和延伸。

“家、天下(国)同构”的本质就是家、家族、天下(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

修齐治平,齐家是治国的前提

天下(国家)是家的放大,是“族权”与“政权”的统一。

社会伦理、国家伦理都是从家族伦理演绎而来的。

附一:避讳方法有三:①改字②空字③缺笔

附二:谥号:帝王或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后,后人给予的帶评判性质的名号。如汉文帝、晋灵公、隋炀帝、楚怀王等。庙号:帝王死后,立庙奉祀是时追尊的名号。常用“祖”、“宗”字样。如唐高宗、宋太祖等。唐代开始才“无帝不宗”。

第三节、职官设置与政治文化

 

一、历代官制简述

 

 

先秦周礼中的三公:太师、太保、太傅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东汉的变化于三公之上设太师、太傅、太保,作为荣誉头衔

 

秦汉的地方官郡有守,汉称太守;县有令。

 

东汉末,本为监察区划的州成为行政区划,其长官刺史成了集行政、军事、监察大权于一身的地方大员。

 

 

 

 

魏晋南北朝的过渡:基本沿袭秦汉

 

三国魏,改丞相为司徒;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只是空衔;设立中书省,行秘书职责;设立御史台,主管为御史中丞,不再相当于副宰相。

 

晋设“八公”: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前面加“录尚书事”头衔方可揽朝政大权;改侍中寺为门下省。

 

南朝改尚书台为尚书省。至此,三省之名基本成型。

 

北魏孝文帝改制,设三师、二大、三公、三省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隋称内史、内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九寺、五监:基本都是皇家事务处理

 

御史台:最高监察部门,下设三院:

 

                  台院:侍御史为长官。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案件

 

                  殿院:殿中侍御史为长官。纠察朝廷上的种种失仪、失礼之处

 

                  察院:监察御史为长官。监察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

 

                  三院分工明确,说明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已经成熟。

 

地方官制:安史之乱前,是州(府)、县二级制,安史之乱后,主要是道、州、县三级制

 

唐代的都督府、都护府、节度使:军长;少数民族及边疆;藩镇

 

 

 

 

宋代的二府制: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设枢密院掌管全国军务。称“二府”。

 

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

 

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皇帝直接掌管御史的任用,宰相不得过问。

 

辽金元官制辽的北面官和南面官

 

金、元实行一省(金—尚书省;元—中书省)制

 

 

 

 

二、中国古代官制的特点

 

z 体系完整得很早

 

z 政府组织文治化

 

z 权力机构互相制衡

 

z 中央集权严重

 

z 官员越来越冗繁

 

z 皇帝和朝臣既矛盾又调和

 

 

 

第四节 选官制度与科举

 

一、隋唐以前之选官与考试

 

z 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推举制及王权世袭的萌芽(舜、禹、启)

 

z 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西周的选士制

 

z 春秋战国时不拘一格用人才

 

z 两汉的察举和征辟、任子、乡闾评议

 

z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至宋的科举选官

 

z 隋炀帝大业年间设置进士科,以文学取士,为科举之滥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考研考博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版(2)在线全文阅读。

考研考博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shiyong/12833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