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3.参考要点
(1)首先,国家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在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少量资源自然会流向大城市及重点院校。
其次,“精英教育”导致教育不公平,对所谓重点学校投入多,使之形成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非重点学校则投入少,使之形成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乏吸引力小、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
第三,教育产业化思想导致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并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还没有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形成,教育产业化的思路还有不小的市场。
(2)第一,印度高等教育的低廉收费使得穷人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给穷人一个向社会高层流动的机会,使得社会体系更加合理。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第二,义务教育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印度解决得很好。近于苛刻的限制,使得公共教育资源避免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能够公平地分配到社会之中。限制了一些人的“择校”行为。
第三,印度“种姓配额”制度,在政府强制下,使得教育资源向弱势阶层倾斜,保障了教育公平,避免了人为干涉。公平总是相对的,不过,相对于中国高等院校招生名额按省分配的制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公平分配。
虽然中国与印度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情,但我们可以借鉴印度的教育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推行适合我国的教育制度。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行,另一方面还需要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比如在其他领域存在的“社会公平”问题等,这些社会问题也在影响着教育的公平。
4.参考文章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范文一:
教育公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全新的角度阐述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可见政府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进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③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我们目前已经实现第一层次,正在向第二层次努力。推进教育公平是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当前还存在着影响教育公平的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公平问题需要经费投入和制度保障,没有这两样做保障,其他的都只是空谈。
而且,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推进教育公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当看到,教育公平是不断推进的过程。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的目标,是努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配置公平。
为促进教育公平,我们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等项任务,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促进教育公平要量力而行,就是要求我们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让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动农村同城镇、中西部同东部的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规范教育收费,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要尽快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
范文二:
取消“择校费”是大势所趋
择校费的存在,由来已久。近一段时间以来,是否取消择校费的问题在全国各地炒得沸沸扬扬。揭开大辩论的面纱,深掘下去,会发现有政府官员、教育部门、学校乃至教师的利益在其中起作用。大众呼唤教育公平的渴望与利益集团的博弈,孰轻孰重,不难看出。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公平的一种途径。但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间资源的差距,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同时,由于高质量学校是较为稀缺的教育资源,教育对个人日后经济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质量学校的教育需求也有增无减,所以“钱择校”、“权择校”的现象日益严重。
“择校费”有比较深层的社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深层原因,“择校费,’才会销声匿迹。有效解决“择校费”的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一,切实落实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择校产生的原因首先是供需矛盾,所以要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供需矛盾,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而国家目前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明显偏低,应当逐渐提高其比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模拟试题四(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