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与创业板法务辨析
——吕小标
我国的股票市场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构成,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各层次市场在发行标准、制度设计、风险特征、估值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在发行上市方面,一般而言,保荐机构往往对拟上市公司的上市目的地有着较强的话语权,而拟上市公司出于迫切上市的盲目心理,也往往会对保荐机构的建议言听计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保荐机构基于节省通道、缩短审核周期以及获得超募收入等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建议拟上市的中小企业直奔创业板。
当然,我国创业板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具备了较好的品牌效应。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拟上市中小企业都适合上创业板呢?答案并非如此。事实上,对于有些企业而言,中小板才是其更合适的上市目的地。
实际上,在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晰,二者之间对同时符合其发行上市条件的公司而言,存在如何选择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已申请在中小板发行上市的公司,在符合创业板发行条件和创业板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可自主选择转申请到创业板发行上市,但应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中国证监会对转申请企业与新申请企业同等对待,没有受理和审核上的特殊安排。
因此,从中小企业板转到创业板上市,只要达到相关条件,走完
相关程序应该就可以的。但并不是所有拟在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公司,都可以转到创业板发行,还要看公司的行业特征,如能源、服装等传统类行业公司,是肯定不会被允许的。
可见,拟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长远资本规划来选择上市目的地,不应盲目地听从保荐机构的建议。综合来看,那些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成长性良好、盈利模式成熟的企业比较适合上创业板,而那些盈利规模较大、成长性一般、业绩波动较大、不属于相应鼓励领域的企业则比较适合上中小板。
本文主要针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在市场定位、上市对象、首发并上市条件、首发并上市程序、申请文件、对保荐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作法务方面的辨析,以便在拟上市公司发行上市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更好的选择。
一、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不同
中小板是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设立的、为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上市交易的独立板块,(相对主板而言)是在现行法律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的前提下,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的板块。中小板是联系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之间的桥梁,充分体现了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递进及互补关系。
创业板是为了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市场,主要为具有高成长性与高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等提供服务,主要面向尚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企业。
(一)中小板与创业板在制度设计上的差异
中小板是主板中相对独立的板块,在主板市场的制度框架下运行,在发行审核、交易制度等方面与主板一致;而创业板独立于主板,在注重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在发行审核制度、公司监管制度、交易制度等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更加市场化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与需求。
(二)中小板与创业板在功能定位上的区别
总体而言,创业板企业的发行条件比中小企业板要更为宽松,两个板块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中小板主要服务于即将或已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强、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企业;而创业板是以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这些企业的成长性特点突出,开始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在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非常活跃。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和市场风险均要高于主板。
二、中小板与创业板的主要上市对象异同分析
中小板与创业板在上市对象方面既有很多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区别。
(一)相似性
1.都必须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可连续计算;
2.都没有所有制的限制;
3.都关注企业的成长性,以成长型中小企业或创业企业为主要上市对象;
4.都没有产业限制。创业板重点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以及其他成长型创新企业上市,但并没有限定只有新经济、新模式的企业才能申报,其他行业的企业只要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成长性,也可以进行申报。
(二)差异性
1.中小板主要面对处于成熟期或即将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创业板主要面对处于成长期(特别是成长期早期)的企业,门槛相对较低;
2.中小企业板的上市主体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创业板虽然以中小企业为主,但并不排斥处于成长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中型企业;
3.除了成长性外,创业板更关注创新性;
4.虽然都没有产业限制,但创业板有其产业偏好,即所谓的“两高六新”企业:高科技、高成长、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企业。
三、中小板与创业板的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条件比较分析
(一)主营业务、董事、高管的重大变化以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方面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首发办法》)要求“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创业板暂行办法》)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
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从中可以看出,创业板较中小板而言年限要求限制较短,条件相对较为宽松。
(二)对主营业务及募集资金的使用要求方面
《创业板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发行人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并且“发行人募集资金应当用于主营业务,并有明确的用途”。
而《首发办法》对中小板仅要求“募集资金应当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
可见,创业板明确强调单一业务,这是中小板所没有的。因为创业企业规模小,且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如果业务范围分散,缺乏核心业务,既不利于有效控制风险,也不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中会明确要求发行人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主要经营一种业务;同时,创业板募集资金的使用“应当用于主营业务”,而非中小板的“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也即创业板的发行人募集资金只能用于主营业务,这有了明确的限定和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中小板与创业板法务辨析(吕小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