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消费: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②投资: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经济的增长。 ③出口:外部需求。
当前,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误区警示
①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分析:适度消费指要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家庭经济实力出发进行消费,同时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在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第 7 页 共 7 页
②倡导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鼓励超前消费 分析:贷款消费不一定就是超前消费,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收入及偿还能力的基础上的消费,不属于超前消费。 ③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
分析: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二者并不矛盾。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考考纲要求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什么 消费方式 消费层次 消费意愿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及其关系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桥梁和纽带)→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反作用)→生产(决定作用)??
★促进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消费与生产: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目的和动力)。②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③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④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促进消费,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⑤消费与收入分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发展生产的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含义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内容 人的因素:劳动者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含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 生产关系 内容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分配制度)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为什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理论原因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现实原因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②摆脱经济文化……;③才能不断增强……;④发展,对于……具有决定性意义。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举措(怎么办) 意义 第 8 页 共 8 页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五个常识性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哲学:抓主要矛盾)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教兴国战略 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中心工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公有制的地位:主体、根本经济特征、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内容 成分 含义 地位 国有经济 社会全体劳动者 共同占有 国民经济的支柱 集体经济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起主导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作用 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3)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途径 公有制 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途国有经济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径 集体经济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社会总资产=公有资产+非公资产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 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含义、特点、作用)。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含义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 原因 具体原因: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基本经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济制度 措施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第 9 页 共 9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