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高考考纲要求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定义法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区分:有用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用于交换的属性法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劳动产品是商品 领域法 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中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含义 区别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解决问题 为什么需要交换 为什么能够交换 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反映关系 人与物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正确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①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 ③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④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任何人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⑤使用价值常表现为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价值常表现为成本、价格等。
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 商品交换发展的三阶段:①物物交换:商品——商品;②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③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一般等价物 品 含义 货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与其他商品相比 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的商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 只有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才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职能 职能 作用 标志词 注意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与金属货币一样,当今的纸币价值尺度 标价、价格 的职能 基本职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能 购买、买卖、现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交易 段、贮藏手段等职能,某些信其他职贮藏手段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第 1 页 共 1 页
货币 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用能力特别强的纸币甚至可能 支付手段 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以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 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 ★关于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②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区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区别于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④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延时交易,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据此,网络购物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信用卡刷卡消费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4.金属货币和纸币
(1)货币的发展: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2)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的含义 价值符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的 纸币的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 小于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销售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 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的发行规律 ★关于金属货币和纸币 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金银纪念币是法定的金属货币,具有金属货币的一般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Q币和比特币都不是法定的货币。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实际发行量、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决定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③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也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变动的因素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供求、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上的不正当行为等。 ★比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实质 表现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 是由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的。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需求膨胀等因素是重要原因 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物价上涨会引起居民心里恐慌,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物价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此外,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是重要原因 引起物价下跌,短期内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长时间、大范围的下跌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原因 区别 危害 措施 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 ★与纸币发行有关的计算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第 2 页 共 2 页
②纸币贬值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
③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④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 注意:贬值是从高到低,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