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版新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题组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

1.(2015·上海地理)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

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

(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第(1)题,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千米或几十千米。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第(3)题,有利可以从对黄土地貌的改善分析,不利可以从对土质的影响分析。 题组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2013·江苏地理)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

3.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甲——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答案 2.A 3.D

解析 根据经纬度、海拔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第2题,图示堤坝修建在沟谷地区,主要作用是拦沙蓄水。第3题,甲处是塬地,要平整土地;乙处是陡坡,要封坡育林育草;丙处是缓坡,可修筑梯田;丁处是沟谷,要打坝建库。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强 C.土壤肥沃

B.气温年较差大 D.地形平坦

2.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C.降水丰富

B.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

3.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答案 1.A 2.B 3.C

解析 第1题,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因素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图示区域降水稀少而光照强。第2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第3题,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的②③由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

读图甲“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图乙“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回答4~5题。

4.据图分析( )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D.阔叶林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5.该区域( ) A.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B.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水分的差异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D.河流治理的核心是水污染防治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图乙显示侵蚀强度并未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图乙给出了侵蚀强度与人口、植被的相关性,并非指侵蚀强度与其他因素无关,比如降水;由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区内是否出现人口大规模外迁;阔叶林带人口密度最大,说明阔叶林带自然条件更优越,比如降水更丰富,土壤更肥沃,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第5题,图甲中河流流向表明区域内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本区是传统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过度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黄河中游河流治理的核心是防治水土流失;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渭河平原的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陕北的干旱气候,因此自然带分异的基础为水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7版新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2)在线全文阅读。

2017版新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4869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