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题属于古代诗词名句默写。由于题型略有变化,且回避了生僻字,因此难度系数降低。但是整体得分率并不高。答题情况大致有识记不准确,有较多错填或者干脆不填的现象。
本题评卷比较刚性,为0误差值。但是从评卷质量看,由于对考生书写辨认的差异性,导致评卷无效率较高。个别评卷老师责任心也相对缺失。
(4)第11题答题及评卷情况
第11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为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节选。除了第1小题为选择题外,其他三题均为语言表述类探究题。考生选做这一题者非常少,且得分率较低,文理科分别为26.91%和25.84%。这可能会对今后的中学教学产生很大的引导性,即老师会鼓励学生尽量不选此类文本。第2、3、4小题均为开放式问答题,保证了考生基本上都有话可说。从考生答题来看,空白卷很少。得分率较低的原因大致如下:其一,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有相当部分考生并没有结合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浅尝辄止,甚至是答非所问。其二,层次含混,内在逻辑性非常差。较少考生能够层次鲜明地将问题分析清楚,甚至是将前后两问混在一块。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得分率很低,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评卷的难度。其三,语言概括能力较差,不少考生话语啰嗦,却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其四,答非所问现象严重。其五,错字、病句现象严重。其六、书写潦草、辨认不清现象严重。
- 7 -
(5)第12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
第12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仍为选做题。考生大部分选择了这一文体。得分率在50%左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少文体的答案就在文本之中,只要考生认真阅读,基本上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有这样几个:其一,概括能力较差,不少考生直接把原文的话语摘抄过来。其二,回答问题层次不清晰,甚至有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其三,全面性不够,往往在原文中找到一两点就打住,不能从全局来思考问题。其四,答非所问现象明显。其五,错字、病句现象严重。其六、书写潦草、辨认不清现象严重。
由于考生答题状况一般,再加上语言表述篇幅不小,因此评卷难度较大。 (6)第16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
本题为语言表述题,要求做到语意连贯,表达简洁。由于前后都有相关提示,因此试题本身难度并不大。但是考生答卷并不特别令人满意。大致体现如下:其一,抛开文本本身,自说自话。其二,语句不通顺,不考虑上下文的衔接。其三、错字、病句现象严重。
(7)第17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
本题类似于看图作文,秉承去年的命题特点,却又强调其实用性。考生答题情况一般,呈现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点:其一,对构成要素把握不全面。其二,对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不到位。比如小组的工作和班级的工作不能区分开。其三,语言不简洁,层次不清晰。
评卷难度不大,但是由于主观性较强,因此评卷无效率较高。 (8)第18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
今年的作文命题为开放式材料题,有诸多好处,首先是保证了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而且思路开阔,观点多样。其次是能够引导考生和实际情况对接起来,少了无病呻吟的可能。但是这也给评卷带来了相当的难度。首先是如何判定考生切合题意或者离题。其次挑选优秀试卷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考生答题的情况大致如下:其一,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材料来引出自己的观点,跑题、偏离题意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还是有不少考生虽然和材料沾边,但是不能抓住要领,话题较空。其二,考生的总体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少有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的文字。虽然套仿网络用语的比例大大降低,但是程式化的语言却不在
- 8 -
少数。其三,考生的总体书写质量堪忧,不少考生书写让人难以辨认,极大影响评卷速度与质量。其四,存在少部分学生直接抄材料的现象。有些是将材料全盘拿来,还有少部分考生将材料直接肢解到作文中,具有较大的隐蔽性。
从评卷本身来看,由于作文命题过于开放,导致评卷老师之间的分歧也比较大,因此评卷的无效率较高,达到10%以上。少部分评卷老师责任心缺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对考生很不公平。
三、教学改进意见及建议
关于命题的基本评价以及改进建议前面已有述及,此处不再赘述。根据考生答题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适当反思今后的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特建议如下:
1.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当长时间内,由于受到高考试题性质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注重强调字、词、句、段,一些优秀的文学文本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较少从整体上进行审美性解读,这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审美能力却进一步降低。近几年考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被考生选择的比例逐步下降,且得分率也呈现下降趋势,应该说和教学中的缺失不无关系。古代诗文的阅读,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字句意思的解读,更要从审美的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史常识教育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词赏读往往涉及到诸多文史常识,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可能对阅读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要进一步加大语文教学中的实用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很多文史常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主张通过各种习题来强化文史常识,这种做法如同大海捞针,另外也容易遭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每篇课文的广度与深度,强化相关的文史常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首先是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效率。这要求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以宽容、鼓励的心态来对待学生作文,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明白,日常语文教学,包括课文的讲解,都和提升写作能力不无关系。对于经典的文本,更应当努力提炼其亮点,让学生充分感受
- 9 -
到对自己今后习作的参考性。必须打破将字词句段的课文讲解与作文课讲解分离的做法。只有将两者浑然一体地结合,才能提升作文教学的基本效率。
其次是重视文风、审题、结构等基本要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背几篇范文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逐步提高,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文风、审题、结构等多个方面逐一训练,步步提升,最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应试写作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5年高考海南语文试卷分析(内部资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