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资料(三)
利用居中性正向原理解化学题 高低求中计算问题是一大类混合物计算类型,该类型涉及组成混合物的两个纯量及其丰度,以及由这两个纯量组成的混合量;它包括三个基本原理?居中性原理、趋强性原理和同一性原理?、一种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求和公式及其变式、三角正弦图式法、十字交叉图式法、平均比、平均百分率、平均式法和平均方程式法。解决高低求中问题的方法是一类化学计算的技巧方法,本文将分别叙述之。为使广大师生掌握和运用,本文收集了大量相关习题供参考或使用。
居中性原理及其应用
有两种纯净物,一种为高量A2,另一种为低量A1,而由两种纯净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量,叫混合量或中量为A,由此可得出居中性原理:
中量可以是高量和低量之间的任一数值。若A2>A1,那末,A2>A>A1。 利用居中性原理可对一些计算题进行技巧计算。
一、居中性原理的正向应用
这类问题是已知两个纯量,或能找到两个纯量,利用居中性原理的关系式确定中量。有时两个纯量要采用极限值法(极端假设法)加以确定。
1.C8H18在一定条件下受热裂化可生成CH4、C2H6、C2H4、C3H6、C4H8五者的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子 ( C )
A. 14 B. 57 C. 38 D. 无定值
解析:此题只有生成物的分子式,没有相应的体积分数,看似无法求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若根据烷烃热裂知识来求解,很繁;若用居中性原理则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相对分子质量中的低量为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6;相对分子质量中的高量为C4H8,相对分子质量为56。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大于16,小于56,只有38适合,故应选C。 2.38.4 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MCE94.24) ( C )
----
A. 1.0×103 mol B. 1.6×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
解析:铜为0.6×103 mol,产生的气体为1×103 mol。若铜与硝酸反应全部生成NO2,
--
为1.2×103 mol;若铜与硝酸反应全部生成NO,为0.4×103 mol。故产生的气体有NO2
-
和NO。若铜与硝酸反应全部生成NO2,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2.4×103 mol;若铜
-
与硝酸反应全部生成NO,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1.6×103 mol。按照居中性原理,
-
只有2.2×103 mol适合,故应选C。 3.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上海99?12? T?℃? S?g / 100 g水? ?
0 11.5 10 15.1 20 19.4 30 24.4 40 37.6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D A? 0℃—10℃ B? 10℃—20℃ C? 20℃—30℃ D? 30℃—40℃ 解析:3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为19?61%,40℃时为27?3%,22%
高考化学资料(三)
介于二者之间,故应选D。 4.N2O4(g) 2NO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有80%的N2O4离解,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约为 D
A? 23 B. 46 C. 51.1 D. 25.6
解析:相对密度为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N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46。所得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应小于46,大于23,只有25.6适合,故应选D。 5.将1 mol CO和1 mol 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时,有2CO转化为CO2。在条件相同时,将1 mol CO
3和2 mol H2O(g)充入同一反应器中,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可能为( B ) A. 22.2% B. 28.2% C. 33.3% D. 37.8% 解析:对于后一气态反应来说,无论反应如何进行,物质的量总是3 mol,生成的CO2
2最多不能达到为1 mol,最少不低于,故体积分数在33.3%与22.2%之间。
36.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 N2+3MgMg3N2?。由此推知,6 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 ? C ? A? 10?3 g B? 10 g C? 9?7 g D? 8?3 g 解析:在判断混合物组成的计算题中,可采用极限分析法求解,即假设原混合物是单纯的某一组分,进行计算或分析讨论以求得答案。 若设6 g镁全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可得MgO为10 g。若设6 g镁全部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可得Mg3N2为8?3 g。实际上,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氧化镁和少量的氮化镁,故所得产物?MgO+Mg3N2?的质量应小于10 g,大于8?3 g。 7.将0?2 mol KMnO4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后生成a mol O2;将剩余固体与过量浓盐酸混合加热又生成b mol Cl2,此时锰元素均以Mn2+形式存在。若a+b=m,则m的值可能为
? B ?
A? 0?35 B? 0?45 C? 0?55 D? 0?60
解析:若KMnO4全部分解,则可得0?1 mol O2,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可得:0?5×2=0?1×2+2b,b=0?3,a+b=0?4;若KMnO4全部与浓HCl反应,a=0,则可得:0?5×2=2b,b=0?5,a+b=0?5;根据居中性原理,选B。 8.已知相对原子质量:Li — 6?9、Na — 23、K — 39、Rb — 85。有某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M2O组成的混合物10?8 g,加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干燥得固体16 g。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是 ? B A? Li B? Na C? K D? Rb 解析:M — MOH ?m M2O — MOH ?m M1 17 2M2+16 18
高考化学资料(三)
10?8 g 5?2 g 10?8 g 5?2 g M1=35?3,M2=10?7,介于二者之间的是Na。 9.将一定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BC ? A? 2 g B? 4 g C? 8 g D? 10 g 解析:2?8 L氢气为0?25 mol 氢原子,相应所需金属的质量为:Mg 3g,Zn 8?1 g,Al 2?25 g。故A、D在此范围之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化学资料(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