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9-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课题课时:第五章 §5.3.1平行线的性质 授课人:许昌县实验中学 刘冬冬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

学生经历操作、探究、验证、应用性质的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讨论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操作、对比及归纳猜想,参与性质的探究,从学习中感受乐

趣,并学会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条格纸、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前置诊断,复习旧知

师:前面我们探索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学习了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生:(齐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观察图形,回答下面问题:(多媒体展示)

(1) 因为∠1=∠5 (已知)

所以a∥b( )

(2) 因为∠4=∠ (已知)

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因为∠4+∠ =1800 (已知)

所以a∥b( )

生:口头填空,并回答理由。

【设计意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

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活动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条件推理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生回答

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后,又给学生结合图形直观地进行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理,加深学生的印象,节约学生复习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反过来,若改变已知与结论的位置。即: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那么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

【设计意图】利用判断与性质中已知与结论的联系,自然引入新课,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同时为本节课学习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三、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师: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a、b,再随意画一条直

b相交,线c与a、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投影片出示图形和表格):

2.观察图形及上面表格中量得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填空:

生:动手操作:画图、测量、填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测量结果回答问题:(投影片展示)

生:对比后回答:同位角∠1和∠5相等,其他的同位角也相等。 师:(投影出示问题): 生:对比后回答:内错角∠3和∠5相等,内错角∠4和∠6相等。 师:(投影出示问题)

生:计算后回答:同旁内角∠4与∠

5的和等于180°,同旁内角∠3与∠6的和等于180°。 师: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

是否成立?

生:动手操作,画图、测量、对比与计算后发现刚才的结论依然成立。 师:如果你没有量角器,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刚才的结论。

生:剪下角,进行对比同位角、内错角是否重合,两个同旁内角放在一起是否能组成一个

平角。

师: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

生:画图、测量后发现刚才的猜想不成立。 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师生小结:(投影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设计意图】把发现性质定理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测量、观察和猜想,使每一个学

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都可以全部地投入,思维充分参与,感受发现的乐趣。通过分组探索、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图形的直观体验和性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注意事项:对于没有量角器的探究活动,教师提示他们剪下同位角的一个,把它贴在另

一个角的上面,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其他的稍作实验即可。用几何语言叙述平行线的性质要求学生同位之间进行,培养学生简单的说理能力。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方式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探索,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四、课堂检测 解决问题

师:学会了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就利用性质解决一些问题。(投影出示) 1、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AB∥CD ,∠B = 60°,求:∠C的度数

2、已知: AB∥CD ,∠1=110 °求:∠2、∠3、∠4的度数。 解: ∵ AB∥CD

∴∠1 = ∠ ( ) ∵∠1 = 110° ∴∠3 = ∴∠1 = ∠ ( ) ∵∠1 =110° ∴∠2 = ∵ AB∥CD

∴_____ + _____ = 180( ) ∵∠1 = 110°

∴∠4 = 180 ______ = 180 ______ =_______

五、课堂小结: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显示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

区别:(1)判定:根据两角 ,或 ,去证两条直线 .

(2)性质:根据两条直线 ,去证角的 ,或 . 联系: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就是来落实平行线的性质,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知识,往往应

用起来会比较生疏。所以设计这两个题目层层深入,对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达到透彻理解性质的目标。

活动注意事项: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训练学生

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能力。

五、对比学习 加深理解

师:请你对比这些平行线的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平行线的条件,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

填写下面的表格,加以对比。 生:填表,讨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2498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