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两级债务化解,在解散乡级原有组织时,进行全面清理审计,落实债务,可实行“破产”清算。用土地出售收入和固定资产变卖收入一次性补偿。
土地交易所可以长期存在,当农业企业资产需要扩大时,它可以充当农业企业股票交易场所,甚至农产品期货交易场所。当农业企业逐步扩大、成熟后,股东逐渐集中,又可以由“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公司,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可以到省级,甚至国家正规资本市场交易所上市,县、省级“农业资本交易机构”最终成为农民证券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农村资本市场的创立,是反向思维的结果,运用市场法则激活农村资源的有效办法,但不能照搬城市资本市场运作方式,改先规范后上市为先上市后规范,再上市再规范,反复几次培育;由资本市场带动货币市场的形成,促进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三)农民进城——必解与破解
农民进城是解决农村人口压力的根本出路。
在农民转市民过程中要明确三点:一是“农民转市民”是市场行为,农民自愿行为,政府调控只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全国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的调控,如华北与西北缺水,宜实行一定规模和数量控制。另一方面,是对农民转为大中城市的市民必须经一定免费培训(这也是把“土著人”变成现代人,国家应尽的义务),有一定学历或一技之长。二是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取消户口分类,放开城市户口限制,一律称公民或居民,只有职业类别,没有身份类别。三是乡镇集镇、县城视同城市管理,乡镇集镇和县城要承担农民转市民的60%--70%的任务。即大力发展中心城市。
按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口径,农村人口不是9亿,2003年统计年报城市人口达到40.53%,农村人口只有76851万,说明有一亿以上农民已转移至乡镇以上城镇居住,并有固定的工作。今后若干年,农村人口尚有4-6亿的农民需要转入城市工作和居住。中国城市发展要引进“城市群”和绵延“城市带”概念,力争实现中小城市消化3-4亿,大城市消化1-2亿,中国的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有5-15亩的水平,农业成为世界强势产业,就有可能。
(四)社会政策——必解与破解。
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其中:医疗保险。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小病自费医疗,村级推行“村医生”制度,只实行大病医疗保险补贴,全国不足1000亿元。发达省市,由省市财政解决,贫困省市,中央与省财政分担。
养老和伤、残、障保险。针对农村计划生育状况,仍实行家庭养老与国家养老相结合政策。对多子女户,实行家庭养老;独子女户实行法定年龄退休国家补助养老;无男孩多子女户,实行无劳动能力(或推迟法定年龄)退休,国家补贴养老制;对伤、残、障人员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教育保障制度分两类,9年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教育。从高中起,实行助学贷款制度。即中央银行制定《助学贷款专用信用卡办法》,具有“银联”标志的定额贷款信用卡与身份证同时使用,学生大中专毕业后,用劳动所得偿还,在未还清教育贷款之前不得出境、旅游、高消费、投资。但还清助学贷款后仍继续使用该信用卡,以证明其信用。其实,城乡都可以推行此项制度,高中后教育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承担费用,解决独生子女完全依赖父母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
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五年以上者,大学的全部助学贷款,由国家承担。
二是摧生出“农民银行”以及办一切为农业服务的工商业。国家制定《农业企业促进法》,取消一切涉农垄断经营,鼓励农民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兴办包括“农民银行”在内的一切为农业服务的工商企业。限制“农民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但鼓励农民银行兼并、扩大规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性教育中国“三农”的无解、难解、必解与破解(4)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