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对其采购支出实施监督的有效形式,是反腐倡廉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工程,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采购市场日趋活跃,政府采购也因此倍受瞩目,并因其公开、透明、便于公众监督而被誉为“阳光工程”。政府采购制度是规范政府公共支出行为,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治本工程。然而,政府采购本身并不意味着政府行为的清廉,集中采购如果缺乏制约,政府采购会由许多环节和个人的分散腐败转为少数人的集中“权力寻租”。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政府采购领域的职务犯罪,切实杜绝政府采购领域内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监督约束机制成为政府采购制度得以规范运行的必要保障。
一、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行为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政府采购的外部监督机制。使政府的各项采购活动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接受社会监督,从源头上有效地抑制公共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维护政府信誉和政府官员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增强采购方式选择的透明度。根据《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会同政府采购部门对财政拨款采购项目的采购方式选择加强审查,防止出现必须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者化整为零,或以其它方式规避招标,相互串通进行暗箱操作的现象发生。
(二)增强信息发布透明度。根据有关法规,按照不同的采购规模、采购对象、采购时间等要求,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程序,并在公开招标前20天,由政府采购中心在Intnet网上发布招标邀请函,公布招标要求,使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三)增强评标标准的透明度。评标标准确定后及时公布,让各参与竞争的供应商心中有数,准确把握自己的竞争地位,并对供应商资格进行审查。
(四)增强招标结果的透明度。对中标的签约商家名称、签约项目、数量等情况及时宣布,并公示3天,接受社会监督。
二、完善政府采购的内部监督机制。首先,要合理设立政府采购内部机构管理模式,要设立各种具体的科室,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注重以权力的制衡防止权力滥用,从而使管理与操作分离,实现“裁判员”和“运动员”分开,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发生。其次,政府采购内部机构人员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互相制衡的内部监督机制,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在内部环节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建立岗位责任机制。要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单靠学习宣传是不行的,还应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机制,用制度把所从事的岗位职责明确规定下来,建立一套奖惩激励办法,促使岗位职责的落实。在建立岗位责任机制的同时,还应建立政府采购当事人岗位职责考评办法,充分发挥考评效能,做到奖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并实施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促使当事人争先进位。
四、积极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精神,统一思想,提高法律意识。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及教育培训,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建立职业荣誉感。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反面的警示教育是坚实思想基础的有效做法,如鸿业公司举办的“治理商业贿赂、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会。政府采购工作涉及领域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工作人员既要懂得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掌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商品性能和商务谈判等各方面的知识,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对政府采购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目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反腐倡廉遏制政府采购腐败的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