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品德课的“形象”。变“闷、干、不实用”为“清新、活泼、管用”现已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小学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让生活体验走进小学品德活动教学是一种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以生活体验促进品德养成”的指导下,把活动教学引入小学品德课中,将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基础上,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发展,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封闭性,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失为一种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二)生活体验走进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践探索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愚教育于活动之中。”因此,只有积极探索和实施活动化教学,才能保证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这里所说的“活动教学”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主动体验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技能和个性品德养成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活体验性活动教学的特点是重视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教材、教师、同学的探讨与交流;重视学生通过活动形式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重视提高道德认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于生活体验性活动教学研究,我们主要从小学品德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探索:
1、课前生活体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课前生活体验活动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增加体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基础。课前体验活动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参观
通过选择典型的现场,组织学生亲自参观,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从行为上讲,它要求体验主体亲历亲为地参与体验活动,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一种情感上的触动、心灵上的共鸣,只有体验是主体的亲临其境、亲身感受才能获取。例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走进大工厂》一课,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家乡建设成就教育。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大工厂、一处新建筑,通过参观开展家乡考察,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学生经过生活体验,再通过课堂教学,更能体会到家乡的变化、领悟到祖国的可爱,从而有效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访问
访问是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学习先进典型、崇高榜样的一种生活体验活动。访问的人物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社会上的英模人物、先进工作者,让他们对学生现身说教;可以是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
在课前参与生活体验活动,学生有了从生活中得来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度讲得少,让学生多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多必然会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使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会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说感想,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
2、课中生活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中生活体验活动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学对象的互动,以达到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理念上的升华,并由此来影响和衡量学生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教学对象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教材——学生——环境”互动这三个方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让生活体验走进小学品德课教学中(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