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针对当时资本主义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现实,并结合未来共产主义人的发展的社会思想,而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其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的意思:
首先是体力与脑力的协调发展。就是说,一个人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体脑界限完全消失,才能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严密的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使本来统一于人一身的体力与脑力一直处于分离与对立的局面,即体力劳动与脑力的分家,只能造就出片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曾说,劳动力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页。),恩格斯亦曾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包括他们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7页。)。可见马克思主义是把人看作为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体,把身体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在阶级对立与社会分工严格的社会条件下,一个完整的人被分解为许多部分,其中一些才能与品质获得了发展,而另一些才能与品质则受到抑制与摧残,即得不到发展。针对此种情况,马克思主义主张,必须“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2页。),并预言:“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23页。),“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14页。)列宁也强调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和完善教育体系,逐步造就“全面发展的、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胜任一切工作的人”。(注:《列宁全集》(第31卷),第31页。)
最后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人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活动的社会现实人,他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人群而生活。正因为如此,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协调一致,个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但是,在阶级对立亦即社会关系对抗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可能保持一致,常常要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才能取得社会的发展。只有消灭了这种对立或对抗,亦即进入了理想的共产主义之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4页。)“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95页。)。可见,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重视个人发展;也只有重视社会发展,才能促进个人发展。
(三)关于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我国教育界基本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似乎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种认为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反之亦然;再一种则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不完全一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持第三种看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性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个性,就无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对这两种发展的要求有质和量、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显然指量和广度而言;而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的“充分”与“自由”,则就质和深度说的。我以为,个性的发展要达到充分而自由,只有到了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而且,还可以这样说,在那时,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在全面、充分、自由三方面的要求上可以统一起来,从而使二者完全趋于一致。
由上所述,无论从人的两种本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个性的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象一条红线贯穿在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之中;没有和谐发展,就不会有两种本性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我以为,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与其全面发展思想、个性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它把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的指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4)在线全文阅读。
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