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投入产出效益稳步提升。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源、重化工、烟草、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些行业的带动下,西部地区工业投入产出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1999年,西部地区工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到2008年,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全国和东部地区的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总资产贡献率已达到13.8%,超过东部地区0.5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10.4%,分别超过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5.3和5.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数据是全国和西部各省区数据的算数平均值)。
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问题
应该看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西部目标,今后仍将任重而道远。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软环境有待改善。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和边境地区,交通、通信、医疗卫生、文化、自来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尤其是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东部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例如,西部地区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的密度、每千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等都远远低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西部投资软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经济比重高,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政府规模庞大,行政办事效率低,审批环节繁琐,服务意识较差;等等。
二是发展层次低,产业配套不完善。西部地区采掘和原料工业所占比重大,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低。2007年,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比东部地区低7.8个百分点。同时,西部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物流成本较高,产业配套不完善。西部地区的物流效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单位货运量产生的GR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东部地区的50%左右。此外,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税负较重,经营环境偏紧。西部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内资企业融资困难,可获得银行贷款比例大大低于东部地区,不得不通过非银行机构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西部地区高税行业多,增值税比重高,所得税比重低,中央通过增值税从西部拿走的税赋较多,而通过所得税等税种分成留在西部的税赋较少,加上国家对西部的税收优惠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导致西部地区税收负担较重。
三是城镇化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西部地区不仅城镇化水平低,发展严重滞后,而且近年来与东部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07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仅有37.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0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8.0个百分点。2000-2007年,西部与东部地区间城镇化率的差距由7.2个百分点扩大到18.0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强。2008年,西部有8个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超过3.5:1,其中云南、贵州、陕西、甘肃超过4:1。
四是地方财力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低。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实力、人均可支配财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均远低于东部地区。2008年,西部地区人均地方财政本级收入为1413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5%,东部地区的40.5%,上海市的11.3%。目前,西部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离中央要求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同时,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效率较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带动作用远小于东部地区。1999-2008年,西部地区GRP增长率与财政支出增长率之比仅有0.7,即财政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仅能带动GRP增长0.7个百分点;人均GRP增长率与人均财政收入增长率之比为0.69,即人均财政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仅能带动人均GRP增长0.69个百分点,低于东部地区1.0和全国0.82的平均水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未来发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