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收入增长乏力,增幅排在全省被调查十大城市的末位。2006年全省平均收入为7710元,增长9.5 %。其中,成都(10394元)、绵阳(8383元)、泸州(8200元)排在前三位,我市排第四位。同时,上述三城市分别增长17.8%、7.3%、7.5%,其他城市的增幅如内江(13.0%)、西昌(13.9%)、南充(11.7%)、自贡(11.6%)、乐山(10.4%)、广元(9.1%)均在我市之上。
(七)消费倾向降低,消费增幅回落。2006年以来,全市城市居民消费增长疲软,人均支出6512.19元,同比增长6.0%,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4%,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作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反映了社会最终需求,其增长直接带给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以实惠,体现了经济增长高质量的运行方向。因此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和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仍应作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重点之一。
三、对策建议: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步提高
(一)积极扩大就业,保证城市居民基本收入来源。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如何为失业人员创造条件和机会、提高就业率至关重要。一要通过劳务输出,缓解我市的就业压力;二要建立人员流动保障制度,增强各类人员的流动性;三是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增强其自我消化和吸纳别人就业的能力。
(二)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提高非单位所得收入比重。目前我市城市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单位所得收入,而来自经营收益、财产性收入等非单位收入比重较低,因此应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城市居民投资、经营创造条件,保障其合法的经济利益,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
(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贫困居民家庭生活。需要指出的是,养老、医疗、子女教育是居民压缩即期消费的三大动因,现正处于转型期,这三大压力如不能缓解,居民消费倾向难以明显提高。同时需要建立起与人均GDP增长相适应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从而从总体上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合理对特困户给予一定粮食补贴。
(四)合理调整消费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激发居民消费。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是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增长的有效途径。规范家庭服务市场,提高家庭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五)培育新的持续性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针对当前住房、交通、旅游等消费热点,要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与创新力度,向人民提供更好、更周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喜忧参半:点评2006年钢城城市居民生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