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参半:点评2006年钢城城市居民生活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市国有企业改制进入攻坚阶段的一年,还是钢材、煤炭生产捷报频传,财政收入迅速增长的一年。在此期间**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一、喜颜相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阶层有所扩大
1、收入水平稳步提高,首次突破八千元。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87.40元,同比增长6.4%,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2.8%。
2、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中等收入阶层有所扩大
(1)工薪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5534.75元,随着许多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了断国有身份,其中一部分职工将回家或做个体生意,因此,工薪收入在家庭收入的地位在逐步削弱,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65%下降到61.6%,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1.0%。
(2)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城市私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促进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52.95元,同比上涨60.2%。经营净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3.4%提高到5.0%。
(3)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2497.27元,同比增长12.9%。市委市政府对老建设者们的晚年生活相当重视,将困难企业离退休职工纳入社保范畴统一发放。截止2006年12月中旬**市困难企业十九冶全部清还拖欠离退休职工工资579万元。随着企业改制,部分职工一次性得到单位补贴,人均辞退金30.29元,同比增长1倍。旧城改造,居民家庭得到补偿,人均赔偿收入22.77元。
(4)非劳动收入增长迅速。人均财产性收入100.44元,增长1.1倍,占家庭总收入的1.1%,比去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利息收入28.34元,同比增长85.5%,人均出租房屋收入23.99元,同比增长1.4倍,人均保险收益10.68元,同比增长3.7倍;人均其他投资收入22.21元,同比增长5.6倍。礼尚往来中的人情收入仍有所提高,人均捐赠收入122.09元,同比增长1.3%;赡养收入63.51元,增长8.9%。
(5)中等收入阶层呈扩大之势。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200元以下(含无收入户)的困难家庭占全部调查户比重为2.5%,比上年的4.5%降低2个百分点。抽样调查显示,高、低收入户比重均有所下降,中等收入阶层呈扩大之势。其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600元以下(含无收入户)的低收入家庭占全部调查户比重由上年的48%降至45.5%;而人均月收入在600—15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则由46.5%扩大到50.5%。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壮大,是合理的社会阶层分布模式,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
2006年,在国家扩大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政策推动下,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稳步增长,消费结构趋向合理,消费倾向基本平稳。具体消费特点如下:
(1)食品消费讲营养,衣着消费求品位。城市居民饮食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主食消费基本饱和的基础上,营养丰富的副食类消费比重不断上升。肉类支出517.89元,增长了18.4%;水产品类支出104.69元,增长13.6%;蔬菜类增长3.6%;干鲜瓜果类增长5.7%。吃方面一个最大的消费亮点是奶及奶制品,尤其是鲜奶,全年人均购买鲜奶支出41.63元,人均消费鲜奶8.32公斤,分别增长了3.6%和2.6%。就餐形式也在变,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在外就餐,全年人均在外饮食支出594.82元,增长了26.4%。穿得更靓了,居民人均衣着支出539.25元,增长了3.3%,成品服装消费呈现较快增长,衣着材料支出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衣着打扮,更加注重品牌、时尚、舒适、大方。
(2)休闲生活更丰富,教育投资成时尚。2006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830.88元,比上年增长1.0%,占消费性支出的12.8%,在八大类消费中仅次于食品消费,属第二大类消费。其中,人均文化娱乐服务费支出237.18元,比上年增长17.6%,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今年外出旅游的人增多了,其中人均参观游览支出30.54元,同比上涨70.3%;人均团体旅游支出117.03元,同比上涨30.7%。人均教育费支出389.82元,增长6.3%,其中,家教费增速加快,人均支出11.06元,同比增长10.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喜忧参半:点评2006年钢城城市居民生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