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需要着重强调一下,加快新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各地务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讲究实效,在发展目标、技术标准、前期工作、施工管理等方面,不要盲目攀比,切忌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各地务必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从当地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三、切实打好打胜“村村通”工程建设攻坚战。
“村村通”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并且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艰巨的硬任务,全县上下必须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工程质量、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在今后的“村村通”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导,有序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
“村村通”工程建设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扶贫和国土资源开发等要素,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有序发展。既要尽力而为,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又要量力而行,保持适度的建设规模。我们既要把好建设的审查关,做到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农村公路特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实事求是,合理把握“村村通”工程建设标准
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先通后畅、分步实施、逐步提高”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避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高指标,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村村通”工程建设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地质条件,实行区别对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流量大,标准可以高一点,可以一步到位;经济条件差、交通流量小的地区和贫困山区,标准可以低一些,以节约投资。
(三)坚持尊重民意,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出发点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加快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做到“六要六不要”。一要鼓励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不要修农民不需要、不愿意修的路;二要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要向农民强行集资、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三要做到公开、透明,依法征地拆迁,不要随意降低补偿标准和拖欠征地拆迁费用;四要合理设计公路线形,尽可能避让民宅、保护农田,不要动辄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五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使用我们自己的施工队伍和当地的农民工,增加当地百姓收入,不要一味招用外地的施工队和民工,增加建设成本;六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土源和料场,不要乱采乱挖,破坏自然环境。
(四)坚持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建设与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对现有投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在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的投资政策,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但是,中央投入的增加,不能代替我们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责任。我们要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落实配套资金。在项目安排上,要实行动态管理,对积极性高且地方资金已落实的,做到优先安排;对积极性不高或认识不到位的,可以暂缓安排项目;中央和省、市、县安排的农村公路补助性资金,将采取分阶段拨付的支付办法。
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上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要按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上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工程款的支付。地方筹集的建设资金要按时到位,满足工程需要。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的使用,应向公路沿线的村民定期进行公示,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在全县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