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科技工作重点抓好科技体制改革,做好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把科技真正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注重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搞好科技工作的试点示范。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区农牧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科教兴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步伐,加快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文化工作要树立起大文化观念,加快发展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重点搞好乡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做好抢救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广播电视工作紧紧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村村通”目标。卫生工作努力做好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对地区人民医院和各县人民医院基础条件的改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推行和完善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解决农牧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加强对重大疫情疫病的监测监控工作,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要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加快环境整治,特别是城镇的垃圾清理,建设清洁卫生的城镇,抓紧解决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重点野生动物的保护,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牧业和农牧区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牧业和农牧区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三是开展培育新型农牧民工程。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面对面地对农牧民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使农牧民的封闭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受到冲击,有新的精神面貌。加大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群众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下乡入村活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牧民学法懂法用法和依法办事。四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牧区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基础,增加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要解决好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五是全面深化农牧区改革。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面落实草场承包到户的政策,稳定土地和草场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和草场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加大金融对农牧区的扶持力度,降低农牧民群众贷款发展经济的门槛,发展农牧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六是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援藏项目应突出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这个重点”的指示和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努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农牧区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和农牧民饮水问题。今年,从改善农牧民住房条件入手,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两年内完成8288 户,使我地区农牧民群众基本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七是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合理消费。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的消费观念,在解决温饱之后,围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扩大住、行、娱、教、健康等方面的合理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牧民过上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