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也可以兼并或被兼并,实行股份制。通过增量吸股、出售改制、售租股结合、个人买断、收购兼并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吸纳社会资金、明晰产权、明确权责、增强单位的活力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中找准位置,推进自身体制和机制的制度创新。
第五节 推进事业单位制度创新的配套办法和措施
事业单位队伍大、类别多、情况复杂。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要认真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配套办法和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创新思想观念,推动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
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归根结底,是靠人来推动和实施的。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应首先是人的思想观念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不断破除已经不能适应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办法,使主观符合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总结客观规律性,研究新思路、新方案、新办法。思想观念不能更新,制度创新便无从谈起。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如事业单位应该由国家举办,并由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都属于公益性和福利性,不能实现商品化和市场化;事业单位干部身份终身制,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严重等。这些思想观念都是事业单位制度创新的障碍,如果各级领导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制度创新是不可能的。在推进事业单位制度创新过程中,我们要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解放思想,促进思想观念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始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认真总结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发达国家中一切反映现代化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也可以借鉴我国企业改革和创新的经验,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树立新的观念,产生新的思维,提出新的办法,以思想观念创新推动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
二、转变政府职能,为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主管部门习惯于用计划手段和行政审批方式直接管理事业单位,很难用法律的、经济的、政策的、信息的方式实行宏观调控。这既有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原因,也有利益分配的因素。这种直接的干预、参与,无疑会剥夺事业单位的自主性。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树立政府管理的新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要从直接举办和局部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由以直接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过渡到以间接的宏观管理为主。即政府利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统筹规划,宏观调节,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和指导。要调整和革新管理手段和方式,尽量减少行政审批,把主要精力放到战略规划、依法行政、政策指导、信息服务以及各种间接调控手段上来。使事业单位享有人事管理权、经营决策权和内部分配权等自主权。事业单位能够按市场的需要,依法从事各项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三、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推动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对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革命,使事业单位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调查研究,统筹规划,下大决心和气力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改革为契机,全面推动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
四、政府通过政策创新,推进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
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应充分发挥政府与事业单位两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市场发育不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没有很好理顺的条件下,事业单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起着主导和引导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利用政策工具,通过政策创新来鼓励、支持和引导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浅谈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