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明确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范围的基础上,要确立起新的拨款制度。长期以来,对事业单位的拨款,基本上是按事业单位的人头拨给经费,这样做法的结果是造成事业单位人员不断膨胀,如广西陆川县的乡镇财政所,共核定编制174名,2000年实有人数却达377人,财政所拨经费都被人头吃光了。因而要坚决改变长期以来按人头拨款的方式,改为按事业拨款的方式,并实行预算制度。应在科学核定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基础上,把好编制“入口关”,严格按照编制数额核拨经费,杜绝财政拨款上的资金浪费。对有部分收入的事业单位,要将收入部分列入预算,确定财政补助数额。要把预算外收入和政府采购、招标采购等制度化,加强监督,做到该支出的合理支出,不该支出的要坚决堵住。
五、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的制度创新
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已成为事业单位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制定颁发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项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消除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从对事业单位的依附中解脱出来,这也是他们接受并支持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的物质与制度保障。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救济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人员作为社会劳动力,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自然流动,形成正常的社会劳动力资本的流动机制,这是事业单位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使各类事业单位真正摆脱沉重的社会负担,并实现国家公共预算与社会保障预算相分离。此外,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出台前,各地也可根据实际,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四川省的绵阳市,充分考虑了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本地的实际,制定了一套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配套,为事业单位改革解决了后顾之忧,推进了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创新。
第四节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是指对传统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革新和扬弃,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内部管理模式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创造性活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是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是所有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必须直接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创新,就难以生存,发展更无从谈起。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内部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一、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体制的制度创新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的行政附属物,内部领导体制也按机关的模式建立,由主管部门任命事业单位的领导,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设置和领导配备,也基本按照机关的单一模式进行,统得太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的决策权都在主管部门,责、权、利没有统一起来,也缺乏群众监督机制。很显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这种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自主性,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这种领导体制应改变,行政主管部门要简政放权,重点是管好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监管事业单位执行政策法规和国有资产,把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的管理和决策交给事业单位。除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外,上级部门不得干预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和正常活动。事业单位建立起法人代表负责制,事业单位领导人实行选聘制,打破地域、身份界限,平等竞争,择优选拔。事业单位领导人全权负责本单位的一切经营事务,制定预算方案,确定其他行政管理人选,任命中下级管理人员,执行理事会的决议,负责日常经营工作。同时成立类似企业董事会的理事会,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加强决策。成立监事会,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设置,也应根据市场服务需要,区别于行政机关的做法,实行多样化结构模式,制订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建立起决策民主、科学,执行坚决、顺畅,指挥统一,运转灵活,监督、制约有效的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体制。以适应市场瞬息多变的竞争需要,使其面向社会自主地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浅谈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