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突出对俄农业开发,着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我市农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着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是切实加快对俄农业开发进度。继续组织实施省确定的对俄农业开发的“四项工程”,加快对俄农业开发。以嘉荫口岸为纽带,以嘉荫县在俄罗斯注册的公司为基础,引导全市各地农业富余劳力和林场所职工,到俄罗斯境内搞开发性农业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并逐步向畜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延伸和发展。逐步将北部区局建设为对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扩大对俄的农产品出口。二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加强与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大集团、大公司的合作。组织各类企业参与国际会展活动,重点落实赴欧洲、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境外农业招商和农产品贸易洽谈活动,农业、森工多种经营引进利用外资额比上年增长15%。三是不断扩大农、副、山特产品出口创汇。加快建设以绿特色食品、生态畜牧、北药开发三大特色产业的特色产品出口基地,扶持发展出口创汇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农、副、山特产品的出口,提高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六、突出加工业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牵动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抓龙头,在壮大群体规模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以名牌产品为依托,引导小企业、小品牌向大企业、大品牌靠拢,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加强骨干龙头企业,扩大主导品种生产规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走集团化经营之路,形成强劲的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基地农户的牵动力。二是抓创新,在深度开发上实现新突破。追踪世界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前沿,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创新,开发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循环经济,采用新工艺,研发新技术,对特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系列开发。同时,还要掌握技术市场动向,对适用的高新技术大胆引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三是抓基地,在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扩大基地规模,推进标准化和专品种生产。重点是大力加强森工多种经营各类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增加各种原料性产品的产量,满足大规模加工的需要。今年,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牵动基地面积 万亩,带动农户 万户,户均增收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 %和 %。四是抓联结,在提高龙头与基地对接的紧密度上实现新突破。稳定完善契约联结、服务联结等基本形式。积极引导农民以产品、土地等要素入股,逐步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典型示范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企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七、突出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农业和多种经营的科技贡献率
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加快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把科技入户作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一是组织好科技下乡活动。认真组织实施科技人员百日送科技下乡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三下乡”活动。各地要按照工作到村、科技到户的要求,以建立核心示范户为重点,努力实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现科研成果与广大农民和务农职工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在培训内容上,由原来的单纯以农作物栽培实用技术为主向基础理论培训、农广校的中专和中专后续教育以及森工多种经营技术培训延伸;在培训对象上,由原来的单纯以农民为重点向林区务农职工和农村转移出的富裕劳动力辐射;在培训方法上,由原来的办班、咨询、广播电视讲座等常规手段向网络教学、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拓展。2006年,全市培训农民和和务农职工7万人次,其中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1200户以上,培训农业干部500人次以上。三是加大适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根据省农委和市科委下达的新技术项目计划,今年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生产、生物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食用菌、山野菜栽培等16项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面积350万亩次。切实把先进适用、节本增效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田间地块,让技术真正转化成生产力,让农户和务农职工得到科技的实惠。四是深入抓好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和科技示范户建设。2006年在嘉荫县建设市级农业标志性示范园区,种植高油高蛋白大豆,核心区面积300亩,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10000亩,增产幅度在15%以上。各县(市)和各区、乡(镇)均建立一处农业标志性示范点,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启动和开展千户科技示范工程,全市每个行政村和林场所都要培养和建立3户科技示范户,林场所要侧重培养特色种、养业和北药、木耳、山野菜、山野果等多种经营项目的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至少要有一个专业上的科技明白人,并具有一定的操作管理经验,经营规模和水平要明显高于本场或本村的普通农户,增产和增收幅度也要高出同类农户的10%以上。通过不同层次的示范田、示范带和示范户建设,辐射和带动全市农业和多种经营生产水平的有效提升。五是开展好农业110科技服务。利用现代化的农业110指挥服务系统,组建农业专家团,受理全市农民和务农职工的电话咨询,随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农业和多种经营方面的技术难题。抓好专家队伍建设,搞好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业务素质,保证服务质量,扎扎实实地把农业110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切实抓出成效来。五是做好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要做好铁力市和嘉荫县与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共建工作,建设好农业专家大院和农业科技示范区,筑巢引凤,协调服务,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充分利用省里专家到我市开展共建工作的机遇,借助省农科院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研究解决阻碍伊春市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发展的主要问题,他山攻错,借风使船,以此来拉动我市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科技服务水平与科技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城建环保2006年全市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工作要点(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