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研究——兼谈藏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人民主要的交际工具。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等种种原因,藏语形成了卫藏、康和安多三大方言。藏文据传是公元7世纪前叶,吐蕃王朝的第三十三代王松赞干布派大臣图弥·桑布扎等人到印度留学,图弥·桑布扎返藏后统一、规范原始藏文而形成的。随着藏文的推广使用,藏族历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博学多才之士,他们撰写了浩如烟海的藏文典籍,从数量上说,仅次于汉文典籍。这些文献涵括了语言文字、宗教经典、历史文献、逻辑哲学、天文历算、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面对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藏语文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藏语与汉语、英语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汉语普通话的作用日益增大,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藏语文的使用和学习受到了巨大冲击,藏语文的社会功能有弱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事实,一些藏族群众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学习本民族的语言,藏族年轻人也从眼前的利益出发(如考试、升学、就业等)而忽视母语的学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母语危机”。
濒危语言现象全球存在,同时濒危语言问题也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在1992年国际语言学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语言大会上,濒危语言问题被定为这次年会的主题,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该年为抢救濒危语言年,并于199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关于濒危语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国,濒危语言问题也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部分学者开始对少数民族语言转用、语言濒危现象进行研究,2000年10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民族语文>杂志社共同召开了“中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一些刊物发表了有关濒危语言的论文。
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据一些学者的估计,公元前全世界约有15万种语言,到了中世纪还有七八万种,到了20世纪就只剩下6000多种语言,而在21世纪,其中有一半行将消失,也就是平均每两周消失一种语言。这些统计数字也许有不确切的地方,但它说明了一个客观事实全世界现有的语言在不断减少,很多语言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在有一定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列了53种语言,但根据民族语文工作者掌握的材料来看,实际上不少于100种,这些语言中有的使用人13很少,其中20多种语言使用人31不到千人,基本上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即使使用人13超过千人的语言,也并不表明它们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语言由于外部或内部的种种原因而消亡了,这些语言后来或者是融合了,或者是被替代了,乃至一些在历史舞台上有过重大表演的民族的语言,如鲜卑语、契丹语、西夏语,后来也无影无踪了。
也许有些人会说,世界上的语言多达6000多种,一些消亡了,就让它消亡吧,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呢?但是说这些话的人没有看到,语言不仅仅具有交际功能,更具有文化功能,且是文化总体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与文化的其他部分不可分割。一种语言的消亡对人类文明所造成的损失,无异于一场生态灾难或珍稀生物物种消亡所造成的损失,是对整个人类文化领域内“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且,“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某种意义而言,比物种资源、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更为重要。”
实际上,世界上多种语言并存是一种文化生态环境。德国著名理论语言学家洪保特(Humboldt)说:“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这种“独特的世界观”可以认为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或者是对世界认识和把握的某种“偏好”。比如,藏民族倾向于形象思维,表现在构词上常常是“以其所知喻其所未知”。如词语somang(梳子),直译为“多齿”;ngolta(镜子),直译为“看脸的”;shingbe(棉花),直译为“树上的羊毛”;vgokhrid(领导),直译为“牵头”等。又如,藏语的基本句式是“主一宾一动”,它与行为的先后次序不完全一致,如calagnyos(东西买),bodyigvbri(藏文写),dpechavdon(书读)等,这种语言结构,反映出藏族人民更看重结果、强调行为的施事对象这一特点。“假定人类只有一种思维方式,这样人类的认识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主观性和片面性的泥潭。语言一多,就可以防止这种危险,因为语言多,就等于认识现实的途径和方法多,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张公瑾教授也指出:“多掌握一种语言就是多一种交际能力,多一种文化体验,多一种观察事物的视角,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在语言中凝聚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文化财富,最主要的部分都保存在自己的语言中,母语与其他文化成分和谐地构成民族文化的总体,这就是语言的文化价值。语言的文化特质,使其对于一个民族尤为重要,保存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保存一种文化,丧失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失去一种思维方式,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语言生态共生的关系角度来看,多语种的和谐发展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得以欣欣向荣的发展,就是因为人类有能力发展出多样的语言和文化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正如阿拉斯加土著民族语言中心的米凯尔·克劳斯所说:“多种语言并存有诸多好处,例如保存了某种语言,就可以将其社会的历史、文化以及科学知识传给下一代。在现代医学知识里。不少是从使用动植物的传统治疗中提取出来的,如果土著民族的语言不存在的话,那么有关当地的动植物的重要信息也就无从得到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试论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研究——兼谈藏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2)在线全文阅读。
试论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研究——兼谈藏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