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美国著名作家Nathaniel Hawthome的小说TheScarlet Letter(1850)享誉中外。它在中国的影响当然受益于它的译名《红字》.小说名中的Scarlet是指一种鲜红的颜色,而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词是有深刻意义的:它一方面指字母“A”颜色如鲜血一样的鲜红欲滴、令人惧怕;另一方面“Scar(伤疤)’’又暗含这颜色的由来,是刻在女主人公胸部令人恐怖的鲜血经时历久的凝固,令人不禁为女主人公的命运不公而愤怒、怜借。译名《红字》选择了“红”是因为红是血的颜色,鲜红的印记。它可激发译文读者的好奇心,并使人产生疑虑一一鲜红的字该刻在什么地方呢?译名很好地做到了引人入胜,使人心中对主人公悲惨而不公的命运产生共鸣,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英汉颜色词对译技巧
关于翻译的标准,张培基先生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忠实指忠于原文的内容,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畅、易懂,符合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颜色词时,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完全对等,而应追求语用等值,准确地翻译出“颜”外之意。从众多翻译家的实践经验看,英汉颜色词的互译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保留原色对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的联想意义存在相似之处,即共性,这就为我们直译这些对等的颜色词奠定了基础。例如:
(1)O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Robert Burns)
啊,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在六月里迎风初放。 (田乃钊译)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睛白多黑少的人。(鲁迅:《范爱农》)
The speaker was a tall, burly fellow with long hair and more white than black to his eyes.
(二)转换形象归化法
如上所述,颜色词语往往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既有字面意思又有由字面意义引申的联想意义。一般来说,只有本族语的读者才能从字面意义迅速地获取颜色词语的联想意义。这种联想能力建立在他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含有颜色词的习语一旦被译入另一种语言,译语读者将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对译语形式进行解码。因此,译者必须根据中英文化的差异和译语读者的审美心理调整译语的表达形式,做到对习语的翻译变色而不变意,从而适应读者的信息接受习惯。例如:
(3)My finger was caught in crack of the door and got pinched black and blue.
我的手指夹在门缝里,压得又青又紫。
(4)看着有些人富起来,他就眼红。
He is green with envy at seeing some people get rich.
(三)移植形象阐释法
为了丰富民族语言,同时也为了保持原作异域风味,有时我们在翻译颜色词时需要移植原语形象,然后阐释其联想意义。例如:
(5)White goods consume 80 percent of the electricity in his apartment.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颜色词英汉互译技巧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