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哲学王”的幻影(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8-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不过,他到底能对现实政治产生多大影响,甚至是否能够有影响,小说并没有交代,而拉维尔斯坦似乎也不怎么关心。或者说,作家和叙述者齐克也不怎么关心,如齐克在小说中所说,他受嘱为朋友作传,朋友那些关于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的思想,可以留待学术界去讨论和评价,他的责任是记叙这样一个人,他的独特个性魅力和生命风采,包括他在生活上的大大咧咧以及超级物质享受。这是一种深度理解之后的欣赏,是在一个优秀生命的展示中对人生在世的沉思,表达着齐克对亲密朋友的深切怀念(可以肯定地说,也是作家本人对挚友艾伦·布鲁姆的怀念,那位众所周知的《美国精神的终结》的作者④)。从小说中看,这也是拉维尔斯坦认定由齐克给他作传记时的期待,并且特别欣赏齐克的幽默与调侃。因此,拉维尔斯坦主要是享受这样一个形式上的“指挥”过程,或者干脆就是和那些早已毕业的老学生继续着自己的课堂研讨,将他关心的各种问题传达给理想的听众。
  所以确切地说,拉维尔斯坦是柏拉图“哲学王”的一个现代幻影。
  但是,“哲学王”尽管不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但却真实地承载了拉维尔斯坦做人的理念。我们可以拿齐克作参照:齐克内向,多愁善感,主要是一个万事万物观察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沉浸在内心“秘密的形而上学”之中感悟生活。拉维尔斯坦对老朋友的这种生存方式是不赞成的,劝他不要总是沉湎自我,应该从私人生活中抽开身,把兴趣放到公众生活和政治上来,还鼓励他去研究经济学家凯恩斯,为现实世界的经济状况寻找良策。因为他认为从根本上说,政治根植于人类本性之中,我们不可逃脱,这也是每个人作为群体一分子的一种需求。举例来说,当齐克由于妻子的社交需要,和一个前纳粹分子来往频繁时,拉维尔斯坦认为齐克已经被蒙蔽,因为这位看上去优雅的学者,曾经签署过吊死犹太人的各种命令,现在却在利用齐克的犹太人身份,掩盖自己的历史;齐克却为了讨好太太而不顾犹太人曾经受到的戕害,不顾人类历史曾经的耻辱,无意中帮助那些罪犯抹掉历史记忆。他指出,当你不去关心外界事实时,就会犯这样的幼稚错误。我们知道,每个公民应该承担起关怀城邦的职责,是柏拉图的政治观念,也是雅典的政治文化。拉维尔斯坦将这种职责渗透到了生活之中,成为他一生的价值支柱,并发散到周遭世界。

  同时应该指出,作为一个犹太知识分子,拉维尔斯坦身上也掺杂着犹太文化色彩。从他充当“哲学王”的形式来看,很多时候在学生面前他还扮演了严父角色,那些研究生一当迈进其门下,他就要求他们摆脱家庭,忘掉父母,按部就班地纳入他的科班“体制”,服膺于他的各种规划。这是因为,拉维尔斯坦本身有仇父情结,他那个犹太父亲似乎从小到大一直践踏他的自尊;而他却不自觉地又在学生身上充当了父亲的角色,那个“影子政府”更像一个大家庭,学生们是不允许违背规则的。直到临终,他的门徒还像子女般坐在病房外,一个个等待他的最后召见。这也是犹太家庭伦理的不自觉渗透,让他这个充满雅典精神的智者显露出族类颜色。

  但在两性情感方面,拉维尔斯坦显然完全背离犹太道德传统。他认可柏拉图关于人原本一体、后来由于骄傲被神肢解成两半、于是不断地领受被肢解的痛苦的说法,认为人们需要那个正合适的失去的部分,在互为补充中使自己得到完善。他说,“追求爱情,陷入热恋,乃是渴望寻回你失去的另一半自我”,真正的爱情是对人类最大的馈赠,在文学人物身上,比如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罗密欧和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等,他们都是具有这种渴望的人,他们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强大的但未得到满足的人类需求。但是,他对现实中的爱情寻找持悲观态度,他认为多少代过去了,人们始终找不到自己失去的另一半,人们得到的只是性爱,在性爱中暂时忘却被肢解的痛苦。既然不能在现实中指望找到,就必须接受一个容易相处的替补者。在这个问题上,人是不可能赢的。于是我们在小说中看到,他本人是一个同性恋,还喜欢各种暧昧的邂逅,用他的说法,是在混乱与无奈中接受替补者。可悲的是,他的生命也是由此而被破坏了免疫系统,最终被各种感染击败。再加上他对时尚物质的热爱,在背离犹太道德规则的同时,也没有真正兑现柏拉图关于智者理性克制的设想,倒是沉醉某些感官欲望,和现代消费社会合流。在这方面,既表达了拉维尔斯坦根本上的悲观洞悟,也在审美的意味上表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芜杂个性。还可以说,柏拉图的“哲学王”在本质上确实只是一个理想的幻影而已,人类的智慧、理性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历史中穿越过来,经历基督教思想的浸润,在可歌可泣的卓越努力中,尚不能建造起令人满意的“理想国”。正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只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乌托邦,拉维尔斯坦这位“哲学王”身份也只是属于他自己的一个幻影,他寓所中“闪烁不停的电话键盘”,承担的真正意义是一种过程价值,有如浮士德的一生追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现代“哲学王”的幻影(2)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哲学王”的幻影(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41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