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摸清学生心理做好角色转换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钟海清

(广东省化州市良光中学525100)

【摘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会出现多方面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做好角色转换,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就能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摸清;心理;做好;角色

“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新课标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共同理念。也就是说,班主任肩负着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责任。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双向的协同互动过程,其成效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互动双方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地进行,班主任不仅要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摸清学生心理,做好角色转换。

摸清学生心理,教育活动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教育才能收到实效。由于现代社会资信发达,各种不健康思想、非主流观念无孔不入,传统思想、正统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以前相比,今天的初中生成熟早,自主性更强,出现心理问题、行为偏差的现象更普遍,也更复杂。摸清学生心理,找到问题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困难产生焦虑

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确定教学目标,以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的发展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来改变一贯以来唯分数论的传统评价方式。虽然实施好几年了,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唯分数论的现状。教师仍在为分数苦教,学生仍在为分数苦学。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明知“此路不通”,却在老师、家长的鞭策下“背水作战”,百般无奈地啃着枯燥无味的方程式、读着不知所云的英语句子、写着连自己也看不明白的作文,每次考试换来的只是老师的白眼、同学的讥讽和家长的失望。高标准的要求与自我实际情况矛盾尖锐的学生便产生极大的焦虑。他们怕考试,怕考试后老师的训斥、同学的目光和家长的眼神。久而久之,他们的焦虑就会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造成情绪的失控。

二、在渴望关爱和独立自由的矛盾中彷徨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总是期望自己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可是由于他们表现得不够优秀而往往被教师疏忽,遭家人冷待,成了被遗忘角落的常客,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叛逆意识增强,于是不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不愿再受家长和老师的管束。而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另类的装扮,搞恶作剧,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一起等。

三、选择造成的心理冲突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最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开始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要自己作出选择。后进生要作的选择就更多:想有好成绩,又不想勤奋学习,想下决心勤奋学习,又耐不住寂寞;想独立自由,又担心行差踏错,想表现自己,又在乎同伴的看法;想拥有纯真的友谊,又怕同伴不接受自己……青春期的学生就是一个矛盾的多面体,面对各种诱惑要作出艰难选择,心理必然会彷徨无奈,产生各种矛盾冲突。

初中生这些心理表现和心理问题,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产物。这个由依赖父母到要求独立,由信赖老师到自主意识增强的过渡期或心理断奶期所出现的心理表现和心理问题,对健全人格的养成和自我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从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这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代中学生成熟早,自主意识强,单纯的管理型的育人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要实现新课标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育人目标,班主任在担当好班级管理这角色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做好角色转换,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治疗师”等角色。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指出,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了这种关系,师生的情感关系融洽了,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才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双向的沟通,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对话,引导学生倾听、分享、感悟各种不同的见解,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表达不同意见,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作为班主任,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尽管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不一,心理状态各异,但是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是班主任的爱。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老师的爱。如果他们得不到爱,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一旦认为你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他有快乐会找你分享,有痛苦、烦恼会找你倾诉。这样,“双边双向的协同互动过程”就能顺利进行,就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给以及时的疏导和指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任务中的“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每个学生的心事、烦恼等属个人隐私,一般不愿意明示于人,但对知心朋友却例外。学生找老师倾诉,就是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老师也要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乐于倾听他们的诉说,设身处地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这种诚信的互动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师生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就能顺利进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摸清学生心理做好角色转换在线全文阅读。

摸清学生心理做好角色转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7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