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诗与舞蹈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多共同点,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抒情、写意、模拟、比喻等等,与舞蹈的表现手法类似,例如《家住长江边》中舞蹈《祭江》就运用了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老百姓对屈原的纪念活动,表达出了老百姓对屈原的敬仰和崇拜,用“粽子”暗示了屈原的高尚品行流芳百世、家喻户晓;在《云依武当》这个篇章中,编导就运用了大量的写意手法,通过服装的搭配,场景的造型以及舞者的肢体语言表现了武当“天人合一”的意境;舞蹈《群鱼戏水》运用的则是模拟的手法,舞者模仿鱼儿在河里嬉戏的场景就是舞蹈创作中最常使用的仿生舞蹈,表现了鱼米之乡的欢腾景象,最让人熟知的仿生舞蹈就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由此看来,舞蹈的表现手法与诗歌也有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
最后,诗与舞蹈在意象上都是一种具象和抽象复合型的思维,创作者将具象的事物进行加工,引发人们联想抽象的事物。前文中提到于平所说的“舞蹈诗是动态意象组合的造境活动”,我认为诗则是“语言意象组合的造境活动”。它们都是创作者将主观和客观的事物相结合,营造出一个能引发观众进行艺术联想的艺术活动。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即“实者是虚者依附的栽体,虚者是实者的升华即实者为象虚者为意”。
所以我认为,诗与舞蹈在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舞蹈诗这一体裁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舞蹈与诗的内在联系决定的,舞蹈的表现手法,创作的思维,蕴涵的意境都是与诗相通的。
前文通过赏析《家住长江边》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分析了它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家住长江边》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可以了解到舞蹈诗的艺术特色。
《家住长江边》这部作品是编导将自身对湖北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深刻感受、强烈激情,运用各种艺术创作的手法将情、意、形三者完美结合所产生的。所以在舞蹈诗的创作中,“情”的表达是重中之重,在舞蹈中抒情性的升华才能称之为是诗的境界。舞蹈的诗情是舞蹈诗作品的内在品质,是舞蹈诗作品构思与立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舞与诗所运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手段,舞蹈运用动作语言,诗则运用文字语言,所以作为舞蹈艺术动态美的内涵与外延有自身独特的规律,舞蹈诗情不是用动作“翻译”或图解诗句所能得到的,而是通过编导塑造出形象的不同,节奏感的调整,表现手法的搭配和“情”与“意”的虚实结合来表现出动态的诗的美感的。
所以,舞蹈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既有如诗一般的韵律和意境,又有舞蹈的视觉享受和动态的美感,舞蹈诗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包容性、概括性、抽象性和抒情性的艺术特色,重复前文所说到的“舞蹈诗是用凝炼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意境体现了诗的特质。舞蹈诗的抒情性又以其独特的身体语言扩展了抒情诗的含义,强化了诗的意象。”舞蹈诗的出现无疑是给了热爱舞蹈的观众们更加丰富的文化享受,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舞蹈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蹈诗作品,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舞蹈诗的魅力所在。
当今舞蹈创作类型纷繁复杂,舞蹈诗作为舞蹈界的一支新秀,它不仅利用舞剧的优势寻找到舞蹈与诗歌的最佳契合点,同时也推广了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它的出现吸引了新一代人的视线,让现代年轻人喜欢上舞蹈诗这一新兴的舞蹈形式;拓宽了对各类舞蹈作品的了解,使我国的舞蹈艺术在不断上升的今天能够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珊.新中国文化政策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赵思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以《家住长江边》为例谈舞蹈诗的艺术魅力(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