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词:何炳松历史教育理论意义
何炳松(1890-1964),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出版家。他学贯中西,兼收并蓄,为史学研究和历史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他的教育理论对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教学入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载体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期望对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个体与全体:教学入手的特殊路径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入手,就如厨师烹饪食物,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普通教授历史有两个入手的途径:第一个就是从个人的传记入手,第二个从社会的全体入手。”“无论从那一种入手,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如果采用第一条路,最好以一种事实或一种运动为中心,将有关系的人物分别附丽上去,比较的有利益。”“不过所选的材料同处置材料的方法,应该为将来研究社群的预备。这种进行的方法,我们可以叫他为从传记的进路到历史。”此法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时同样适用。例如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涉及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其中与这些运动相关的历史人物,就可以作为具体内容的展开,严谨明确又形象生动的人物介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二.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兼容并蓄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广义上,教学手段指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教育者实现教育目的的精神和物质条件的总和。”狭义的教学手段往往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的物质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手段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指传统的教具,包括教科书、黑板、粉笔等。而现代的教学手段又称为“电化教学”手段,包括计算机、幻灯片、投影仪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选取教学手段,近年来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争论的焦点。有些教师主张应该注重传统的教学手段,认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口头的说明。因为要使模型、图画、地图等同过去的事情或生活发生关系,还是要靠教师的口讲。教师的口讲,是历史教授法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亦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因为“口讲的东西往往不免模糊影响,而且随便使用空泛的形容词,使学生听了,莫名其妙。”因此教师口讲,最考验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
相反,另一些教师认为,应该以现代的教学手段为主,将历史事实以可视化的图片或视频呈现出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将关注点更多地投向微信、微博、论坛、慕课、网络直播等,这也要求教师们不断学习,丰富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现代的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服务,因此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将两者有机融合,兼容并蓄。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过程中,可以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利用影视资料、慕课、UMU等互动平台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注入与启发: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启发式教学,一种是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而注入式教学即俗称的填鸭式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现成的知识强制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论何炳松教育理论对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意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