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崧舟教《长相思》的过程中,他用诵读的方式保护词的“完形”,这是因为王崧舟有清醒的文体意识。王荣生提出“合适的文本解读”这一观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内容是“在特定的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用合理的方式阅读才能找到在课文所属的规则之内找到正确的读解方法,读出正确的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诗是语言的艺术,词同样是语言的艺术。王崧舟让词凭自己的语言存在说话,用读词读得有板有眼,读出它的味道,读出自己的印象和感觉,读出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作者家乡的情境与画面。多重读中,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层深入,让读者透过语言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没有犯很多老师在诗词讲解的过程中把诗词逐句翻译,重点词单独讲解的肢解式错误。
2.充分挖掘《长相思》作为定篇的功能
王荣生教授提出定篇的功能是“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从王崧舟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把《长相思》这一课定为文学欣赏课,李海林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区别与关联》一本中对文学作品教学课做了充分的阐述:文学作品教学就是做两件事情,一是解决学生“读不懂”的问题,可称之为“解读”;二是解决学生“不喜欢”的问题,可称之为“鉴赏”。“解读教学”具体教“课文说了什么”,“说的这些意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为什么要这么说”;“鉴赏教学”具体教“你喜欢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什么地方好”,“这些地方为什么好”。
王崧舟在教《长相思》的时候,在内容层面层层深入,从王崧舟的教学实录中,他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引学生寻找欣赏的切入点,带学生寻找欣赏点,教学生欣赏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中是扶助学生的身份,让学生由不会到慢慢学会。让学生从言语体验与诵读方面体悟作者的情感,解决了《长相思》这篇课文说了什么的问题,又从言语想象层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妙处,潜移默化中解决这些地方为什么好的问题。这是王崧舟在明确自己执教的课文是定篇后,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科学的掌握以学生“学到什么”、“学成什么样子”为落点,从老师想“教什么”到学生“学到什么”这一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形成一个浑然的链接过程。
虽然王崧舟这堂课大博异彩,但我认为不足之处也有二:
1.忽略了文本一体两面的“完形”
王崧舟虽然在内容的解读上遵循了“完形”,却忽略了文本的一体两面——形式与内容上的“完形”。曹明海提出:“语义内容不能离开语言体式而独立,语言体式也不可能脱离语义内容而生存。深层语义决定表层语体,表层语体又反作用于深层语义,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始终是辩证统一的。”既然词是语言的艺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语言之美的也应该渗透在日常词学的课堂中。
2.对学生的学情关注度不够
陈隆升在《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中提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起点’的把握应体现为‘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的高度契合。偏离了两者的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起点的模糊化’。偏离学生经验,将造成‘起点’过高或过低……”
《长相思》是一首词,借用叶嘉莹读唐诗的几点难处,学生读词也同样存在这几点难处,其一是典故;其二是字面和句法;其三是词中隐含的仕与隐的情结。王崧舟在教学《长相思》这首词的时候应该适时补充学生对纳兰性德人生经历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走近作者的同时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心理,走进作品。
(作者介绍:郑智青,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课例评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