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白沙村位于太湖水系南苕溪源头,临安市与安吉县的交界处,距临安市区42公里,距杭州70公里。因太湖源景区坐落于该村,因而又被称为太湖源头第一村。该村地形以高山陡坡为主,平均海拔600米,平均坡度大于30度,全村区域面积801.93公顷,其中林地46.6公顷,占95.3%;耕地10.2公顷,占1.2%,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510人。境内奇山秀水,满目葱翠,森林覆盖率高达97%以上,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一、转变观念,理清“靠山吃山”的发展思路白沙村确立“从绿色走向特色”,把“青山绿水”变成增加农民收入的“金山银水”的发展思路,曾经有一个“痛定思痛”的过程,其间经历了三次思路转变。一是转变思想,理清靠山吃山的的发展思路:二是搞好规划,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搞好环境,创特色农产品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生态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983年,根据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村里将1.2万亩山林承包到户,建立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林业经营体制。但是,分林到户后,由于担心政策变化和急于富裕的心理,村民们纷纷拿起斧锯,大量上山砍树,从1983年到1987年,白沙村森林覆盖率由91.9%下降到90.4%。过度采伐,不仅使大批天然林被毁,而且导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1988年和1990年发生了两次山洪,白沙村房倒路塌,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如何走出“山越砍越秃,人越砍越穷”的死胡同,乡、村干部在反思中取得共识:要不断地宣传山林到户的政策不会变,稳定人心,调动农民护林的积极性。


  说起对林改的认识,不少当事村民至今心潮难平。当年尽管签订了20年的承包合同,因为抱着怀疑态度,刘雪璋不仅每年都将承包林地里的竹、笋砍采光,还不肯养护林子。村里反复宣传,村民半信半疑,等了一年、两年……五年,他们终于明白:承包制度不会变。心里有了底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大投入,改造自己承包的20亩山林,加强竹林培土施肥。通过辛勤劳动,许多低产林很快变成了丰产林,每年的笋干收入从2000多元上升到6000多元。


  正是实现了山定界、林定权、人定心,坚持权责明晰的林业承包责任制,白沙村村民从只顾眼前利益变为着眼于长远利益。白沙村的林木采伐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1991年前,这个村每年的木材砍伐量在500立方米左右,此后连年下降,1998年只有20立方米,1999年至今木材砍伐量为零。


  发展非木质产品,仅是白沙村在探索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1998年,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后,白沙村将村民一组、五组的2000亩林地的使用权转让出去,引进临安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开发太湖源生态景区,完成了从“经营山货”到“经营景观”的转变。根据协议,旅游公司获得景观的经营权,而每亩林地的资源、产品收入仍然归原来农民所有。合理的木材砍伐为村镇带来不少资源。水如碧玉山如黛。以生态游为特色的太湖源生态景区吸引了诸多来自宁、沪、杭等大城市的游客,游人数目逐年攀升。依托风景区,村里经济实惠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的农户有100余户,床位800余张。2005年白沙村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去年游客人数达到12万多人次。


  科技示范戶的现身说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与运用,白沙人告别了“砍木材、烧木炭、卖柴火”的“三木经”,竹笋、茶叶、山核桃这些以往不起眼的山货成了村里的“摇钱树”。1990年以来,白沙村建起了3900亩笋干竹、山核桃基地,村里有20多户人家在搞山货的流通与经营,如今,全村人均收入的五成来自特色林产品。


  2承包的垃圾分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前,白沙村跟许多农村一样,随处可见的垃圾曾经让村民苦不堪言。“村里随处可见散发着恶臭的垃圾,马路上、池塘边、巷子里、院子周围,还有树枝上、草丛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塑料袋随风飘动。这里这几乎成了‘垃圾围村’的典型。”“垃圾围村”是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之后白沙村开展了大整治,还专门配备了2名保洁员和16个垃圾桶等设备。可一段时间下来,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还是没有大的改观。


  在浙江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垃圾分类”的影响下,白沙村的发展重点将突出在垃圾分类这一方面,村委会的主要领导人会定期向其他村庄学习并进行实地考察,请物业公司来管理,上门挨家挨户收垃圾,并进行现场教学。同时,垃圾分类将与互联网相结合,每个家庭有一个专门的二维码,四个大型回收设备放在白沙村的中心点,依据投放塑料瓶的数量进行金额累计,扫描二维码后对应的金额就会放到钱包中,科技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白沙村的融合中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垃圾兑换银行”设有垃圾回收区、回收登记区和商品兑换区,还在墙上醒目位置挂着“垃圾兑换项目表”“垃圾分类积分制度”等标示图。人们可凭收集或捡拾来的垃圾,按照积分兑换自己想要的牙膏、牙刷、肥皂、洗洁净、食用盐等生活用品和作业本、圆珠笔等学习用品。


  “垃圾也能换东西,以后再不要乱扔了,要好好收集起来!”这是村民们对垃圾兑换银行的支持。一时间,塑料袋、废电池、香烟头、矿泉水瓶等垃圾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贝”,乱扔垃圾的没了,主动捡拾垃圾的多了。“大人们在做,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跟着学了。”村民说,“如今看到垃圾,大家都抢着捡。村里变得干净了,


  3互联网加法与生态减法,创特色农产品牌


  对白沙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白沙村实行生态减法,预计到2022年实现农家乐床位由7000多减少到5000,通过扩大房间面积,房屋精装修,这样不仅减少农户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村民的年收入,使白沙村农家乐经济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白沙村在实行生态减法的同时,同步进行“互联网+”模式,每户农家乐将会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农家的菜肴、房屋的设施、逢年过节进行的各种活动,全部都在微信上进行宣传。此外,白沙村的营销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无论在捷程还是美团等软件上,都会有白沙村农家乐的影子,并且当地许多大学生会通过网络卖山货,互联网让白沙村新农村经济有了更高的飞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4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