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管理,完善机制,褒奖义举,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治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和社会道德的提升协调共进,健全树立典型机制,努力形成社会推荐、评委讨论、媒体公开褒奖等一系列宣传模范的制度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互相帮助、以助人为乐良好社会风气,从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人们指导人们行为准则的指导思想。为此,我们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挖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正直品质、正直道德情感。让信仰指引个人人生,价值共识引领社会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个人和群体的意识,外化为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推入更高得境界,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出战斗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制度创新的灵魂支柱
(一)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成员提供理论价值支撑。当今转型社会中面临着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变化的局面,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系统,它凝聚了人们的思想、信念、精神、道德等价值因素,有效地制约和整合那些非主流的价值体系,是目前社会的共同价值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
一个国家选择的社会制度,不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也不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构建这个制度的人群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国家人民生活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解决权力来源问题与权力制约问题,否则,他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就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
(二)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制度创新提供价值支撑。价值是制度的灵魂,社会制度是其制度和价值的统一。但制度又包涵着其对应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体系究其实质是价值体系的制度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制度创新既要有利于变革,又要维护社会的繁荣稳定,这需要一种深刻的意识形态体系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制度创新的价值支撑,是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具有特殊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奋发向上的活力。为我国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是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保障。
(三)核心价值观为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稳定提供价值支撑。人是按照一种文化价值观在生活的,所以要对正在运行着的制度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和检讨,并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改革那些与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相符合的体制机制。
一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有理论敷陈、文明诉求,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有制度支持。因此要从最根本上改掉那些悖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安排,使我们的制度运行与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防止价值空置和制度空转的现象发生。
衡量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与相应的制度层面是否相适应的标志就是在这种制度下生活的人的幸福指数如何,其标志可以用马斯洛的心理需要不同层次来划分,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超越需求。为了我国人民达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践行核心价值观,以使这个社会的终极发展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让我们生活的社会长治久安,百姓生活幸福美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娟.制度创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1日.
[2]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刚,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
[3]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王淑芹.信用伦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王兰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制度创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