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时好,徐 生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与群众的日常认知不够吻合、对群众的日常切身利益不够关注、与群众日常生活行为相脱节等问题,需要采取合适的传播形式以推动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培养的激励机制,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实践;认同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23-0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日常生活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SK2014ZD020)阶段性成果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各地区各部门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为实现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衔接提供了可行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为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并内化为日常生活行为,才能真正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生活化的意义
人们对某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小事”来培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小事”,又要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小事”,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面向日常生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日常生活,还要回归于日常生活。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吃喝住穿、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而且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植根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是人民大众日常生活需求在观念上的反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的理论只有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的实践,才能彰显其巨大的指导作用。目前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还只是抽象的概念,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相当的距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成为一种说教或政治宣传,它必须面向日常生活世界,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接,体现于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面向日常生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的日常生活既是国家、民族的需要,又是群众个人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道德扭曲的情况,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加以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群众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奋斗目标、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道德准则,成为群众增进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与人民大众休戚相关的现实的生活世界,能够引领群众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克服保守、盲从、依赖等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逐步改变群众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日常生活观念、思维方式等,使人民群众养成积极健康、科学理性的日常生活习惯,提高群众日常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群众的日常认知之间存在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不经过认真揣摩并结合实际深刻思考,是很难真正理解其意蕴的。然而,在日常生活领域中,人民群众的认知图式主要遵循经验主义,习惯于模仿和类比,以既定的和习以为常的规范为实践准绳,不愿多去揣摩与思索。所以,如何把看起来“阳春白雪”的理论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遵循的东西,是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突破的瓶颈。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日常生活的利益关切之间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腐败、分配不公、高房价、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影响着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难以发挥应有的调节和引领作用,甚至还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正如陈新汉教授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边缘化危机确实是现实存在的。”[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必须直面人民群众所关注的民生问题,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和实现好广大群众的日常切身利益。只有让人民大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有利于自身利益实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被人民大众广泛认同和接受。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之间存在问题。当前,我国大众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行为和价值观,如公共场所常见的的拥挤、喧哗、抽烟、乱扔垃圾等现象;婚丧嫁娶中普遍存在的铺张浪费、讲排场现象;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切向钱看、办事找关系、急功近利、热衷潜规则等五种不良价值观[4]。这些不良现象带着强大的惯性力量,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行为,阻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培育。因为群众的日常生活行为有从众的特点,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在日常存在中,任何人都不是他自己。”[5]因此,日常生活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将它外化于行,逐步建设一种优良生活方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培育的对策探究
(一)采取合适的传播形式推动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培育的问题与对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