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生态德育研究(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高校生态德育彰显了和谐的理念

从古至今,和谐社会一直是我国无数人心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这就为把这种理想状态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性。新时期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了和谐”,并从国家层面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党提出的和谐,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还要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缺乏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和谐。党和国家还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一切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六大基本特征之一。在高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遵循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这一基本准则,体现了对待自然应有的正确态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生态德育迎合了公正的诉求

公正是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生态本身不具有公正,生态公正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公正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观念和学说,它是在处理生态问题时,采取有关的公正理论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调解。它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代内公正主要是指处于同时代的当代人之间的公正,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各种资源的使用上权利与机会等利益的均等。代际公正主要指当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公正,强调的是当代人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牺牲下一代人的利益,当代人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适度原则,处理好当代人与后代人、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党的十八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公正的要求,在高校进行生态德育,迎合了公正的诉求,体现了对待生态问题的正确态度,要从公正的视角看待生态问题,既要处理好当代人与当代人之间的利益,又要同时照顾到后代人的利益,调解好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利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开展生态德育的对策

高校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任然存在着问题,如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生态道德意识薄弱、重理论,轻实践的理论与实践脱轨、忽视师生的共同作用等。研究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对症下药,指明高校生态德育的出路,促使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得以有效开展。

(一)高校开展生态德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淡薄

生态道德、生态德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生态道德意识薄弱,也会影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成功。思想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生态道德理论的丰富,为了使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取得预期目的,有必要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丰富其生态道德情感,最终,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引导大学生积极加入到生态道德的实践活动中。

2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轨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考试、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的问题。面对升学的压力,一方面,学校在教育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真正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德育发展: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为了应付考试,只注意死记硬背,而不断懂的灵活应用,即使学了生态道德理论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不重视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使知与行出现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轨,最终使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实现。

3生态道德教育中忽视师生的共同作用

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着参差不齐,一些教育者自身可能生态道德知识欠缺,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理论知识匮乏,专业素养不足,会影响教师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引导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可能存在着教师只重视理论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主体性丧失,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性,影响生态德育的效果。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既重视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高校开展生态德育的有效途径

1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与树立正确生态道德观

为了使生态道德教育能够顺利进行,首先必须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摈弃传统的以征服自然,向自然宣战的人类中心主义”理念,代之以人与自然友好和谐相处的新的理念,如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理念,进行绿色消费。内化生态道德理念,丰富生态道德情感,强化生态道德意志,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能力与素质,最后勇于将生态道德外化为自己的外在表现,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中。

2遵循教育规律,生态德育目标设定层次化

人们认识新事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段,理解能力的强弱,人们的道德水平呈现出层次性,这样,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一定要遵守教育规律,把生态德育目标层次化,有重点,分层次,降低生态道德教育的复杂度。此外,也应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实现都要相应地体现出层次性。

3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作用

家庭是人们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可能会影响其一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是孩子从非正规的教育走向正规教育的地方,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深刻,学校就是是一个小社会。人总是要最终走向社会的,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是检验孩子的试金石。生态道德教育得顺利开展,必须要同时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挥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塑造生态道德教育的榜样人物,丰富生态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各种有利于生道德教育的活动,如以生态德育为主体的讲座、读书会、报告、征文等。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道德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态幸福感。

4生态德育的实现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体,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主体意识,在生态道德教育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升华。“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学会把有关的生态道德意识进行内化,才能使生态德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教育不光有教育的客体即学生,还要有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监督者,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塑造者。在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领导、组织、监督等作用,使学生在其引导下塑造成有着较高水平的生态道德者,从而达到真正的生态道德教育目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生态德育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生态德育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4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