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与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形势,法治、科技、行政等方式之外,辅之以相应的道德手段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有效选择。于是,生态道德这一新型的道德标准不断地走近人们的视野,并与教育相结合,产生了生态德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意义重大。高校生态德育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生态”等价值目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背景下,研究高校生态德育,找出高校在生态道育过程存在着的问题,对症下药,探索出有效路径,促使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得以有效开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生态道德:生态德育:生态公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5) 08- 0248- 03
恩格斯曾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与回答问题时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还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生态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它产生以来就一直备受人类社会关注,把生态和德育结合起来,在高校进行生态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一、高校生态德育的解读
关于生态问题的研究,从德国的生物学家海克尔1869年最早提出生态学,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的日益凸出,有关生态的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研究者进一步把生态环境与教育联系起来,1976年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此后,对二者的研究日益发展。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教育”这一概念的是在1998年,是由刘惊铎、王磊在《教育评论》中提出的。此外,随着生态问题的不断出现,还呈现出对生态学的研究日益跨学科性,生态学不断与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交叉在一起,生态道德、生态德育、生态政治、生态行政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生态道德是从生态的角度来思考道德,是针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结合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国家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新型的道德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实现,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相应地,生态问题的解决除了靠法治方式来解决外,还要发挥道德的辅助作用,当然还要依靠相应的科技、行政等手段,这样生态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生态德育不同于生态道德,生态道德强调的是一种规则、标准,而生态德育则是以生态道德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活动,生态德育是把生态道德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生态道德为教育内容的活动。如果说以往的德育是人际德育”,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这里所强调的生态德育就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德育突破了人际德育的局限,把德育所涉及的范围从人与人的关系拓展到整个生态系统中。对于生态德育的概念,目前来说,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本文参考刘惊铎和王磊两人提出的生态德育概念,“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高校是教育的基地,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坚持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培育出高素质、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人才,为此,把生态道德融入到教育中,把高校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基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德育顺利展开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生态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兴国之魂,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并非常明确地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即是从国家层面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即是从社会层面的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的倡导。这24个字是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简要核心的概括,使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更加具体深刻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与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全社会力量,有力地应对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有效应对西方的文化渗透。
高校生态德育,是结合时代背景,拓展了德育的范围,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是对以往德育的新发展,代表了新时期德育的发展方向。高校大学生是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较高素质、较高层次的人才,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培养与输出优秀、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效途径、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生态”等价值目标,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高校生态德育凸显了文明的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提出了的文明的倡导,把文明作为一种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文明”一词一方面是指人类创造的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在内的一切财富的总和,尤其指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也指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到较高级阶段所显示出来的状态。从文明的含义看,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取得的一切精神方面的成果总和,它主要由两方面组成: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为此,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求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需要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生态德育是生态和德育两者的结合,内在地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从文明的涉及范围看,文明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正是对以往只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德育的升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入到道德教育中,体现了文明的真正内涵和时代精神。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追求的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生态德育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